雷后兴:畲医疳积论
畲族医学(畲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畲医对疾病的认识不同于中医和其他民族医学,其中疳积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就我们根据雷老先生等儿位名畲医有关疳积的理论与实践整理出的畲医疳积论介绍如下。 畲医认为,疳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疳积指小儿因饮食不当、吸奶过及、天赋不足等因素而至小儿面黄肌瘦、小腹膨隆等症,称小儿疳疾;广义之疳积泛指风、寒、痧、食等因素而引起的诸多杂病的总称,畲医统称为疳积病。 1小儿疳疾 1.1病因病机:“疳者,甘也,疳之为病,皆虚所至”。畲医认为,小儿疳积多因天赋不足,脏腑稚嫩;或因甘肥肆进,饮食太过,积滞日久;或因乳母寒热不调乳哺婴儿;或因大病之后,吐泻疟痢,乳食减少,以至于损伤脾胃,胃气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荣卫丰盈,灌溉诸脏,日久肌肤失养,形体不魁而成疳。 1.2临证论治:小儿疳疾主要临床表现为毛发焦稀,头皮光急,口馋唇白,两眼失神,揉眉擦鼻,脊耸肤黄,夜间咬牙,口渴自汗,腹胀肠鸣,尿白泻稀,骨蒸潮热,也有癖嗜瓜果泥石等等。诸症表现均属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脏腑、器官、皮毛失养所致。疳之为病,皆虚所致,临症中的热者为虚中之热。寒者为虚中之寒,积者为虚中之积。因此,畲医认为,治疗小儿疳疾要注意,寒者不宜用峻药,热者不宜用过凉药,积者不宜骤然猛攻。畲医有“虚为积之本。积为虚之标”之说。在治疗上畲医常用“培植脾土,扶助胃气”,“壮者先去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为主要原则,临床上常收到较好疗效。 1.3小儿疳疾的命名:小儿疳疾的命名,临床有脏腑命名法、五行命名法、主症命名法等。脏腑命名法,根据疾病所在的脏腑来命名。临床上有脾疳、肝疳、肺疳、肾疳、心疳:五行命名法,根据五行来命名。临床上有金疳、土疳、木疳、水疳、火疳;主症命名法,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和病因来命名。临床上有风疳、疳痢、疳渴、疳泻、疳热、牙疳、蛔疳、疳肿胀、无辜疳、丁奚疳、哺乳疳、脑疳、眼疳、鼻疳、血疳等。 2疳积病古人有“疳之为病,小儿恶候也~十五岁以前,其病为疳,十五岁以后,其病为痨”之说。畲医则认为大人也有疳积病。大凡因风、寒、痧、食等因素或不明原因而引起的诸多积症,畲医一般称之为疳积病。 2.1病因病机:畲医认为,“疳者甘也”,“甘”为甘甜厚食之解。“疳”为病因,积为病机。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疳积而成。名畲医雷老先生对疾病辨证采用疳积理论。认为“百病皆由疳而起,百病皆由积而成~积滞不通,百病而生”。因此,畲医认为。疳积病是因风、寒、痧等邪气侵犯肌体,或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或因久病不愈,耗损胃气,而使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机壅滞,风、寒、痧等邪气积滞而成。 2.2临证论治:疳积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分为风积、寒积、痧积、食积、木积、土积、水积、火积、金积、气积、血积、痰积等。 寒积:因寒邪侵袭肌体,寒气积于体内而成。主要症状为腹中疼痛,重按或以物抵住则疼痛缓解、舒服,或泛吐清水等。洽宜温中为主,消积为辅。畲医常用高良姜、紫苏叶、白山岗子、山苍柴等治疗。 风积:因风邪侵袭肌体,风气积于体内而成。症见头痛目胀,鼻塞身重等。治宜祛风散积。药用野油皂、乌柳蝇、黄省腾、水积草、水陈皮等水煎服。 疳积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的诸如冠心病、脑梗塞、三高证、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疾病都可根据这一机理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