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长夏防湿要淡补
“秋老虎”阻碍入秋进程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
上海市著名老中医丁学平医生说,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又被俗称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时令 湿邪侵袭
“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饮食 祛湿健脾
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生清降浊的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者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喝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因此,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乌梅、芝麻等。
5.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工作和生活时,空调温度保持在23℃-27℃,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起早睡。
7.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 准备好了吗?要阳光也要运动
- 中医养生教你如何逃脱亚健康
- 养生新说:像猫咪一样睡觉
- 中国古代佛家的养生百字诀
- 夏季养生有些讲究可讲
- 盛夏当心孩子患上“暑假病”
- 已故领导人的长寿秘诀
- 中医话“养神”与养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