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药膳
秋季,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并以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秋季的气候特点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天气由热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变化。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要保养体内的阴气,不可耗精伤阴,这样才能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好基础。《黄帝内经》中所说“秋冬养阴”,正是这个道理。
养阴的关键是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秋令的燥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初秋为温燥,晚秋为凉燥。燥邪最易损伤人体的肺脏。肺主呼吸,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的湿度下降,燥伤肺时,则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痰黏,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症状。因此,秋季的饮食调养原则应以滋阴润燥为主。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些银耳、梨、芝麻、地黄味甘性寒,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粳米甘、平,可健脾和胃。初秋时节,仍然湿热交蒸而易致脾胃内虚,本品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用,对于阴虚内热致心烦口渴、食少消瘦的中老年人,常用生地粥有益健康。
秋季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少辛增酸”,这是因为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辛入肺、酸入肝,肺气太盛,则损肝,所以对于姜、蒜、韭、薤、椒等辛辣之品少食为好,可多选用一些酸味的水果如苹果、橄榄、石榴、柚子、枇杷、葡萄等及一些性味甘平、甘凉的蔬菜如卷心菜、菠菜、茭白、莼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