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丰永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最早开拓者之一

  傅丰永,1914年6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安徽大学理科化学系毕业后,任安徽省建设厅技佐。1937年任教于安徽省安庆崇文小学。1938年在卫生署麻醉药品经理处任技佐。1940—1950年:在中央卫生实验院化学药物组任技师,1949—1950年8月兼任前南京国立药专植物化学副教授。1950年9月至逝世前一直在中央卫生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并任药用植物系负责人,植物化学室主任等职。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傅丰永是北京市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并先后被聘为国家科委药学组组员,卫生部科委药学组植物药专题组组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药物及药理委员会委员,情报图书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医学百科全书》药物学和钩藤饮的研究方法和途经,取得了研究经验。

  参加创建我国卫生系统第一个植物化学研究室

  傅丰永参加创建了我国卫生系统的第一个植物化学研究室,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化室,他和姜达衢教授是植化室的老主任。多年来他积极引导全室科技人员,热情承担具有实际意义的国家科研任务,同时要求大家注意植化学科的发展。在室内建立了任务和学科相结合的多个研究组,并委组长以重任,充分发挥年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探索和建立了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包括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定期工作检查、年终总结、工作总结、论文撰写、论文审查、课题技术档案归档等,对保证科研工作质量,提高科技人员的水平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50年代,他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三次修改中草药化学成分的预试方法,此后又组织全室人员系统学习天然产物常用的近代分离方法和技术。70年代,他组织并邀请所内专家讲授“近代波谱分析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的新技术,他积极听课,表现了科技专家注意知识更新和不耻下问、学而不倦的美德。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傅丰永积极从事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合作,他曾先后到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埃及、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毛里塔尼亚、贝宁、塞内加尔以及多哥进行考察访问,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做出了贡献。在考察期间,他不畏非洲气候的炎热,条件的艰苦,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没有一点专家教授的架子。在国外他深入基层,与民间医生座谈,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经常工作到深夜。他把调查结果写成总结或《药用植物名录》,连同压制的蜡叶标本一并送给对方,得到这些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的好评。在非洲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因被车撞而受伤,但不等伤好便投入工作,胜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他认真工作的精神,多次受到有关国家的好评,为我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