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对脉诊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应用一些先进的器械和仪器来诊断疾病的水平,因而,对疾病只能通过医生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收集患者的各种异常表现,运用多年临床经验,以达到正确的诊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利用切脉的方法,这是传统医学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也是现在中医临床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王叔和就是对脉诊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

  王叔和,名熙。西晋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其生卒年代无确切考证。他出身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的贵族,亦有名震当时的文人学士。由于家庭优越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使得叔和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从小兴趣广泛,少年时期,已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后因战事频繁,时局动荡,为避战乱,随家移居荆州,投奔荆州刺史刘表。当王叔和侨居荆州时,正值张仲景医学生涯的鼎盛时期,加上王叔和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深受其熏染,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并立志钻研医道。(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王叔和也为张仲景之亲授弟子)他寻求古训,博通经方,深究病源,潜心研读历代名医著作,遵古而不泥古,虚心向有经验的名医求教,博采众长,医术日精,名噪一时。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208年,当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后又被提升为太医令。他不但精通中医经典方书,而且于脉学颇有研究。唐·甘伯宗《名医传》称:王叔和性度沉静,尤好著述,究研方脉,静意诊切,调识修养之道。宋·张杲亦称其:博好经方,尤精诊处,……深晓疗病之源。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中就引用了大量古文献,他在引用文献时,或以标题形式列出,或以文后加注的形式注明文献出处,便于读者根据所引文献的出处,找出原始文献,他这种严肃而忠实的态度也是他的伟大之处,值得后世效法。

  王叔和是我国医学史上当之无愧的伟大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