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olimus减少移植心脏血管病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03;349:829-830, 847-854)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化研究说,Everolimus能比硫唑嘌呤更有效地减少移植心脏后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严重性。

  “移植物血管病仍然是后来移植物恶化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美国宾州坦普大学的埃森(Howard J. Eisen)和同事写道,“Everolimus是一种新型增殖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移植心脏的血管病”。在他们的双盲试验中,634名第一次心脏移植的病人被随机分为每天或1.5 mg everolimus(209人)、或3.0 mg everolimus(211人)、或1.0-3.0 mg/kg 硫唑嘌呤(214人),并联合使用环孢霉素、皮质甾类和斯他汀类。

  3.0 mg everolimus组27.0%((P < .001 对硫唑嘌呤)、1.5 mg everolimus组36.4%((P = .03 对硫唑嘌呤)、硫唑嘌呤组46.7%出现主要效果终点,包括死亡、移植失败、再移植、失去随访、3A级急性排斥反应或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排斥反应。移植后12月的血管内超声表明,everolimus组动脉内层厚度增加较小,血管病发病率率(硫唑嘌呤组52.8%、1.5 mg everolimus组35.7%[P = .045]、3.0 mg everolimus组30.4% [P = .01])。尽管everolimus组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较低(1.5 mg everolimus组7.7%、3.0 mg everolimus组7.6%、硫唑嘌呤组21.5%,P < .001),但3.0 mg everolimus组的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硫唑嘌呤组。两个everolimus组的血浆肌酐水平均高于硫唑嘌呤组。

  总的来说everolimus的耐受性很好,但3.0 mg组的副作用于1.5 mg组,包括血小板减少和脂类增加等。“对初次心脏移植受者,在头年联用everolimus、环孢霉素、皮质甾类是种安全有效的免疫疗法”,作者写道,但还需要长期随访研究。

  克立夫兰临床基金会的阿维利(Robin K. Avery)在随发评论中称“这是一个杰出的研究,表明最初使用免疫抑制药有可能影响移植心脏血管病的预后……但证实这些初步结论是否可解释为病人将来的寿命增加、移植失败减少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