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有突破
日前,由四川大学遗传室张思仲教授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克隆了两条名为TCP11、ZNF230的人类基因。这一成果意味着人类在解决男性不育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
从1993年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张思仲就一直从事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基因研究。到目前为止,他已成功克隆了4条人类基因和两条小鼠基因。这6条基因都可能与男性无精症有关。
张思仲说,大约每100对夫妇中就有10对婚后存在不育,其中相当部分男性不育都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
目前北京医科院分子学实验室的王琳芳教授与上海生化所的张永莲教授,也分别发现了一条名为HSD3.8的基因和一条具有抗菌肽功能的基因与男性不育有关。这些基因研究新成果将使人类逐渐从男性不育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 武汉大学成立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
- 喉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新论
- 河北医大创造植皮缝合固定新方法地毯式缝合固定法固...
- 中国千家医院成功管理模式高层论坛—医院如何做好服...
- 第26届国际肿瘤热疗大会征文通知
- 卫生部“高血压教育及咨询活动”正式启动
- 保健药
- 补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