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与学术价值

  汪机是新安医学“培元”派的开创者,是明代四大医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培补元气”、“营卫一气”的医学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当今中医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意义。

  汪机医学的文化背景

  汪机医学思想产生的大文化背景是新安朱熹理学,小文化背景是金元四大家医学。汪机出生和行医的地方是徽州(又称新安),徽州是“程朱阙里”、“理学故乡”,从宋代以后,这一相对封闭的地区历代都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尤其是注重《易》、《诗》、《书》以及《四书》等经典教育,府学、县学、社学发达,书院达54所(康熙《徽州府志》)。汪机“早岁习春秋经,补邑庠弟子员”。从小受到新安理学的教育。汪机《自赞》说“心存仁术,主好儒书”,早年为儒生,后“弃去科举浮文,肆力医家诸书,参以《周易》及先儒《性理论奥》而融会于一,皆余医所未闻也”。汪机对《周易》、程朱理学有很深的研究,“学足以溯河洛之趣,医足以逼岐黄之真”。易学、理学的阴阳学说、太极学说、元气学说是汪机“营卫”学说、培元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

  汪机30岁私淑朱丹溪,深受朱丹溪、李东垣学说的影响。以《内经》气血营卫立论,沟通朱丹溪、李东垣之说,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比作卫气和营气,据李东垣《黄芪)苦寒之剂加猪胆汁治之,以达到祛除工焦温热进而扶正培元的目的,这是对补法的灵活运用。

  汪机培元固本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医学的治疗特征。中西医学的区别,从本体论上说,中医是元气论,西医是原子论;从医学目的和手段上说,中医在于用药物及多种医疗手法激发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西医在于用药物替代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汪机注重的“元气”实际上就是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汪机擅用参芪,以发挥补气、补阴、生血、补脾胃之功能,实际上就是呵护进而激发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无论什么部位有了病,只要具有这种自组织、自康复能力,就可以得到痊愈,汪机用培元法治疗各科疾病,就是证明。中医的这一根本思想,对现代医学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