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药物治疗走向个体化
在HIV/AIDS的治疗史上,血浆病毒载量检测技术的引进给治疗带来关键信息。临床医生可根据血浆病毒载量给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治疗走向个体化。根据急性感染之后的病毒载量设定点可以预测患者从检测的当时到艾滋病的确立之间的时间,因为病毒载量设定点是机体清除病毒能力与所感染病毒株的毒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病毒载量检测技术对临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动作用。与此类同,如果把机体免疫系统的HIV特异性细胞和分子及其功能的定量评价技术引入临床,以指导HIV感染的免疫治疗,同样可以使免疫治疗走向个体化。实现两个层次个体化治疗。HIV引发的普遍性免疫活化是病程进展的重要因素,抗免疫炎症治疗将可能成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免疫反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保护机体,又可伤害机体,HIV感染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可以预言,艾滋病治疗的“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个时代,基本的治疗策略包括:以抗逆转录病毒为主,以抗炎、抗凋亡为辅;以活化HIV潜伏的T细胞为基础的病毒清除性治疗;以“抗原+佐剂”为基础免疫增强。“整合生物学”的概念即将应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发病机理的复杂性为中药研发提供了大好机会。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之一,除了抗病毒治疗以外,保护机体的免疫细胞生成和成熟的组织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中药有许多长处:前人的经验已经把药物筛选的范围缩窄了,从而减少由于一切从源头开始的盲目性和工作量;人类与植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已经有较好的适应,因而副作用较小;中药提取物成分多样性,为实现多环节、多靶点的调节奠定基础;以蛋白质柔性为基础的“异位结合点”更能显示出来植物提取物多样性的优势;与单一化合物分子相比,中药似乎更能给机体的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和空间条件。植物性中药提取物实质上已经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组合化学产物筛选的平台,如果能引入T细胞行为研究的新技术,定会增加中药研发成功的机会。
- 经颅磁疗能改善重症抑郁患者转归
- 中草药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
- 睾酮能改善男性心衰病人心功能吗?
- 中药现代化与基因研究
- 癌症表观遗传治疗的两大热点:DNA甲基化和组蛋白...
- WHO表示禽流感病毒传染到人极其罕见
- 麝香保心丸——一种可能促进血管新生的药物
- MRI和MRS成像预测前列腺癌侵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