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协会理事长徐光炜看市场上的抗癌保健品

  不知何时,神州大地刮起一阵“灵芝孢子粉为例,一般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率大约在30%左右,但能否据此认为对癌症患者的肿瘤就有治疗的功能,甚至被奉为治癌灵丹妙药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

  其因有三:一是动物与人类存在种族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即使移植的是人类的肿瘤,也只是提示一种可能,而不能得出对人体肿瘤有效的结论。二是移植性肿瘤有异于自发的肿瘤,而用作实验的均是移植性肿瘤,即使移植的是人类的癌细胞,也须移植于免疫机能低下的特殊实验动物才能成功,而人类的癌症无一不是自发的,即使在意外的情况下,人体内被植入了他人的癌细胞,也绝不会生长,而移植性与自发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很不相同的。三是动物实验的剂量普遍较大,而临床应用的剂量远较此为低。

  正由于上述的原因,近年来,各种曾被广为宣传又被广大癌症患者寄以厚望的有治癌功能的保健品,均经广大癌症患者的实践而由盛转衰,就不足为怪了。既然如此,人们又何以不能“吃一堑,长一智”,仍经常明知故犯,甘愿受骗?据笔者所知,很少有癌症患者不用保健品的,从而使保健品此伏彼起,年消费量达数百亿元,而历久不衰,究其原因,除国人的文化背景有异于洋人外,癌症终究是一难治之顽疾,所谓有病不忌医,常人之心理,只要对治癌有利之信息,不论源自报章书刊的科学报道,或街头巷尾的民间传说,甚或到处散发的小广告,一律不加分析而照收不误,对药物或保健品更是难于区分,只要对患者无害,抱着“多一法不如少一法”的心态,纷纷购用,尤其现今对癌症的处理均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很少用单一方法,一旦有效,患者本人很难区别主要得益于何药何法。甚易“张冠李戴”,过高地估计了保健品之疗效,以致“以讹传讹”,广为传播。在临床实践中,此种事例并不鲜见。其次,国人又均有尊老、孝敬长辈之美德,癌症患者又以老人居多,众多子、侄辈为了对老人略尽孝心,各种冠以具有“抑癌生长”、“增强免疫”、“防治放化疗副作用”等等有益于癌症患者的佳品,就成为馈赠患癌亲人的优选礼品。

  即使明知此等保健品有扩大宣传其功效之嫌,也照样采购不误,缘因此等礼品已兼有“贺卡”似的含有良好祝愿之意。更有甚者,某些业者在“要发财、抓治癌”的错误思想驱动下,见利忘义,利用现今各种宣传媒体也在转制追求利润之机,两者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