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地震灾后十大致命威胁
大震之后,余震不断,伤员聚集,环境恶劣,致病因素无处不在。不论是身陷困境的灾民,还是奋勇施救的救援队员,如果不加强防御,极易被身边潜伏的危险侵袭。根据国家地震紧急救援医疗队前方队员提供的实际情况,笔者总结出十大足以致命的威胁及应对措施。
▲第一致命威胁:泥土
地震现场多发皮肤破损、骨折等各种外伤。有的人在突然受伤出血时,一时慌乱,抓起泥土止血,还有的人皮肤受伤,随意抓起布条填塞包扎。土壤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其中最易致命的是破伤风杆菌。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的灾后医疗救治中,很多破伤风杆菌感染者在灾后10天被抬入医院,虽然身上没有大的伤口,但他们体内聚集的破伤风毒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医务人员只能眼睁睁看着逃过地震和海啸的幸存者被病魔夺去生命。
外伤后如何预防破伤风呢?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杆菌,伤口越封闭,越易感染。一旦发生外伤,应分四步处理:①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双氧水等专业消毒制剂,应该选择清水冲洗;②开放伤口,压迫止血后,不能密闭伤口;③尽快寻找医生帮助,采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特殊处理。
▲第二致命威胁:污水
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及腐烂尸体的严重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腹泻性疾病及各种中毒事件发生。
对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对策:①寻找水源,如果没有纯净水饮用,应该尽量选择深井水,其次是泉水;②鉴定水质,通过生物、化学等相应的方法确定水的质量,并注明采集的时间、地点等标识内容;③净化消毒,对不能确定来源的水,首先应该肉眼观察水质是否浑浊,选择干净的布类或细沙等进行初步过滤、沉淀,然后尽可能加入漂白粉等消毒剂。地震灾区最易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是饮水要煮沸。确保饮用烧开的水,杜绝喝生水,避开“疫水”。
▲第三致命威胁:毒蛇
春夏之交正是毒蛇出动之时。我国陆地最常见的10种毒蛇中,四川就有4~6种。由于此次震中地处山区,毒蛇出没。房屋倒塌后,灾民和救援人员都住在帐篷里,甚至席地而卧,容易被毒蛇咬伤。
防止毒蛇侵袭,要注意扎紧袖口裤腿、睡觉时尽可能不要睡在地上,不要靠近墙壁。被毒蛇咬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①阻断,要尽快在伤口上方的大血管处进行捆扎,防止毒液回流入心脏;②冲洗,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③负压吸引出毒素。要特别注意用嘴吸吮时,如果口唇皮肤有破损或者口腔内有溃疡,会迅速吸收扩散毒素,所以要尽可能用塑料性薄膜覆盖在口唇与伤口之间,再进行吮吸。也可以用刀划开伤口,挤压出血排出毒素;④迅速寻求医疗救助,注射抗毒血清;⑤严禁奔跑或做剧烈运动,以免加快血流速度,导致中毒加深。
▲第四致命威胁:老鼠
地震过后,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房屋倒塌后掩埋大量食物,为老鼠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孳生的老鼠携带大量病菌无孔不入。鼠类所带病原体,不仅是鼠疫,还会携带诸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斑疹伤寒、拉沙热等34种疾病的病原体。
目前尤其要注意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人们由于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带病毒的排泄物以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后可引发人类发病,尤其是地震后坍塌、人口居住密集使该病传播几率大大增加,尤应注意经呼吸道传染病的意义上说,尤其是在地震大灾后的今天,应当考虑改改了。
- 中西医结合可使灾后救治事半功倍
- 因地制宜因情施救——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
- 医学救护与自救——避免脊柱脊髓二次损伤和并发症
- 心理救援应重视三方面工作
- 特应性皮炎治疗应讲究“用药艺术”
- 震后救治骨伤患者别忘中药
- 饮用夏桑菊冲剂
- 喝中药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