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曲格列酮可致实验鼠肠癌
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过氧化酶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对实验鼠有致癌现象。这一结论是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JeriEl-Hage博士最近在FDA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提到的。一项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Strang肿瘤研究实验室KanYang等人前不久完成的动物实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PPAR包括α、β、γ等受体激动剂,而曲格列酮含有PPAR-γ激动剂。PPAR能够增强糖尿病人的细胞和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作为一类可以调控血糖和脂类代谢的细胞内受体,它还可以激活一系列的基因使其表达。
长期以来,PPAR-γ激动剂在结肠癌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很有争议。虽然有证据显示PPAR-γ激动剂的配基能够抑制啮齿类动物结直肠肿瘤的生成,但洛克菲勒大学Strang肿瘤研究实验室公布于今年4月份出版的《国际肿瘤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经过为期两年的实验,在多次口服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TGZ)后,正常C57BL/6J鼠能被诱发结肠肿瘤的发生,同时,Apc(1638N/+)Mlh1(+/-)双基因突变鼠的结肠癌变几率也增加了。也就是说,曲格列酮不仅增强了有结肠肿瘤生成趋势的突变鼠的癌变,也诱发了没有基因靶向或致癌物质控制的正常鼠内的结肠肿瘤。这说明在没有基因变异的情况下,曲格列酮也能诱发动物结肠癌。
JeriEl-Hage博士在其报告中指出,医学界应该对PPAR-γ激动剂诱发实验鼠癌变的危险予以重视;同时该报告也指出,由于相关研究基于动物实验,尚未进行临床试验,因而还不清楚PPAR-γ激动剂对人体是否具有致癌性。他建议,PPAR激动剂在啮齿类动物的致癌性研究时间必须由原来的长于6个月延长到至少两年,而患者在选择这类药物时需更加谨慎。
- 美科学家治疗艾滋病取得进展
- 构建和谐社会要从自身做起
- 日本发现促使皮肤产生透明质酸的香精
- 四君子汤可提高大鼠免疫功能
- 爽脆蔬菜轻松美白肌肤
- 健脾化瘀中药可提高PU愈合质量
- 干扰素α-2a可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
- 减少CVT误诊率提高溶栓疗效----访首医大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