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近况

  β-受体阻滞剂早期为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现在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心血管药物中的主力军之一。本文将介绍此类药物近年来的应用进展概况。

  ■治疗心力衰竭(CHF)

  近年的研究认为,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激活,作为代偿机制的两面性,长期的RAS系统过度激活对心力衰竭是不利的。这个结论改变了过去认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应慎用或禁忌的观点。对一项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荟萃分析显示,治疗组总病死率降低32%,住院人数降低41%。这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是一种成熟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给予积极推广应用。

  此类药的作用机制为,上调β-受体密度,下降Ci(抑制性)蛋白浓度,纠正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心室舒缩功能不协调。它对儿茶酚胺而起作用,药理作用主要源于左旋立体异构体形成或奎尼丁样或直接的膜稳定作用,对异位激动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效。有的心力衰竭开始用地高辛,若室率控制不理想时仍用β-受体阻滞剂。

  ■治疗原发性心肌病

  1975年,瑞典学者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美托洛尔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ACEI,且可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第三代的卡维地洛及布新洛尔疗效更优于美托洛尔。对于肥厚性心肌病HCM,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但不能预防猝死。很多学者主张,对无症状的高危青年人群宜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治疗。

  ■治疗其他疾病

  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各种心绞痛,但主要用于劳力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首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减少再缺血及AMI;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及基础用药;亦可治疗心神经性晕厥(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