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
(〔批〕此亦后期之大变局,正如前先期之为崩兆也。凡遇后期即宜防是何为?未雨绸缪之计,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经水两月始一行,且极少,只三数点滴而止,其色或淡,或正红,或紫。其人微有寒热,或竟无之,或渴,或不渴,身无麻木苦楚,少腹亦无块,或有之而系宿块,脉或浮大,或细涩濡弱,但少少发落,肤似渐不泽,面色舌本不甚荣者,是乃血脉将枯之兆也。急与加鹿茸、阿胶补救之,逮其已枯则难为力矣。
炙黄 真人参 鹿茸 制白术 炒当归 炙草 远志筒 龙眼肉 白茯苓 阿胶 炒枣仁 麦冬肉 木香 生姜
下元寒极者,加淡、肉桂。虚阳外越者,加胡桃肉。自汗,加龙骨、浮小麦。盗汗,加生牡蛎数分研,麻黄根。骨蒸加地骨皮、生地黄。渴甚,加麦冬肉、川石斛。 溏,加益智仁、粟壳。中州湿盛而闷者,加六神曲、陈皮、蔻仁。肝阳上逆者,加石决明、白芍、象贝母、黑山栀。咳者,加南沙参、甜杏泥。见有兼证,酌加之,弗能备述,总以不犯耗血破气之味为宜也。
经水不调,其因于土气太过者少,而因于土气不及者多。《经》曰∶土不及则卑监。卑监者,下而陷也。陈修园曰∶既下且陷,则令培补,宜六,加归芎柴芍。
陈修园先生
此方大旨不易,更审血室之寒热,加味温凉之。陈氏调经,又有统治方,以加香附、茯神、炙甘草为主。阴胜而寒者,加干姜、桂、附、吴萸、桃仁、红花之类。阳胜而热者,加知、柏、芩、连、续断、麦冬之属。此虽至浅至淡之方,亦可常用,正不必于平常之病,而务求为立异以眩俗也。陈氏又谓仲景,可以统治经闭,经多,崩漏不止,久不受胎,女科经水各证。此乃誉圣太过,无殊诬圣。血海热者,岂宜吴萸、生姜。血液虚者,岂宜半夏、桂枝、丹皮。故吾直以为诬圣也。圣人首重正名,仲景立方亦若是矣。方曰温经,首用吴萸,其温通下元之意可知矣。通如修园,不免此谬,医道之难可畏哉!
妇女经水有反常者,当期不下,上为吐衄,或者耳目中出,是为倒经逆行,虽曰秉气自异,终系病也,治法在后。
余如三月一行者,为居经;一年一行者,为避年;终身不行而受胎者,为暗经;其不受胎者,为白身;有受孕后月月行者,是为胎盛,俗曰垢胎;又有受胎数月,大下经血,而胎无恙者,是为漏胎。此数种者,皆由秉气之偏,而非疾病,盖以异为常者也。失其所以为常,则曰不调,亦按前法斟酌治之,勿震其平日之异,而误以为病也。
妇女有经前一二日,大便先下血者,此横行旁流所致也。经水先是循冲脉而上逆,幸冲气不甚逆,因而横行脂膜入于大肠,亦血海有热,所以经水越涌也。但清血海,勿犯肠胃。
大生地 粉丹皮 白归身 淡黄芩 淡生姜 白茯苓 炒白芍 黑芥穗 怀牛膝
补曰∶经水先期色紫且多,倘兼咽燥眩冒,腰痛,筋酸,无力,脉象浮大,大便结者,即为血不归经,随天癸而外溢,当作失血论,治法详后调血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