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
二者皆甘温,入肺、脾二经,相须为用,大补肺脾之气,广泛用于气虚目病。肺主一身之气,脾为生化之源,肺脾之气充沛,则脏腑功能健旺,肌表致密,机体之抗邪能力和御邪功能均得提高。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二者皆具免疫促进作用,尤适宜于细胞免疫低下眼病,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病反复发作者。
即人参,原方治疗玄府瘀阻型暴盲。人参益气,苏木化瘀。二者相伍,破血不伤正,气旺促血行,有利于瘀血的消散。常用于内眼出血成瘀者,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参见卷三眼科方歌·治血剂)。临床上常以党参代替人参。
(3)人参、大黄
人参与生大黄相伍,攻补兼施,用于火热目病需攻下而体弱者。人参与制大黄相伍,补脾而泻火,常用于多发性睑腺炎的治疗。临床上人参常以党参代替。
(4)人参、珍珠
即珠参散(《银海指南》),原方主治真阴不足,阴涸内热,内障青盲。人参甘微苦微温,补益元气;珍珠甘咸寒,清肝明目。二者相伍,宜于目病气阴两虚者,可用于一些眼底病的恢复阶段。
黄芪甘温,益气扶正,可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紫草甘寒,清热解毒,可抑制单疱病毒。二者相伍,扶正驱邪,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反复发作,细胞免疫机能低下者。
(2)黄芪、蔓荆子
黄芪甘微温,补中益气;蔓荆子苦辛微寒,藉其轻浮之性以升举。二者相伍,益气升清,善治清气不升目病,如睁眼乏力、上睑下垂、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证均可用之。
(3)黄芪、防已
为(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中二味主药。黄芪甘温,健脾益气,以助水湿之行散;防己苦寒,利水消肿,以除水湿之停聚。二者相伍,扶正驱邪,寒温不偏,常用于黄斑部水肿迟迟不消退者;亦用于眼睑非炎性水肿、视网膜浅脱离等病。
(4)黄芪、地龙
黄芪补气助阳,地龙活血通络。二者相伍,益气以推动血行,化瘀而无伤正气。常用于内眼出血病程长者;亦用于气虚络阻型麻痹性斜视。
、枳壳
当归行血,枳壳行气。二者相伍,增强活血之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常用于目病血瘀证,合入中。
熟地黄滋腻,入肝、肾二经,功专补肾填精;防风能入膀胱、肝经,味辛能升。熟地黄配少量防风,引肝肾之精上承于目,用于肝肾亏损目病,内障虚证尤为适宜。另外,熟地黄补血滋阴,防风辛散止痛,二者相伍,可用于血少涩滞所致的睛珠?i痛。
(2)熟地黄、泽泻
为六味三补三泻中的一对。熟地黄补肾益精,泽泻利水去浊。二者相伍,补而不留邪,常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亦用于阴虚挟湿目病。
(3)熟地黄、沙苑子
熟地黄甘微温,滋肾阴;沙苑子甘温,益肾阳。二者相伍,阴阳平补,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共奏补肾明目之功。常用于肝肾亏损之眼底病变。
(4)熟地黄、何首乌
二者性味皆甘微温,入肝肾二经,具补血生精之功效。熟地黄专入于肾,首乌专入于肝,二者相伍,补益肝肾之力强矣。常用于精血两虚目病。
(5)熟地黄、砂仁
熟地黄性质粘腻,碍于脾胃运化,与少量辛温香燥之砂仁相配,能避此弊。临床常用熟地黄与砂仁同捣。另外,熟地黄滋阴,砂仁能引火归源,二者相伍,可疗阴虚火旺目病。
《中医眼科备读》相关章节:
- ……
- 温里药
- 理血药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安神药
- 平肝息风药
- 补益药(当前内容)
- 收涩药
- 《中医眼科备读》附录
- 高健生教授发表文章推荐《中医眼科备读》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载文评介《中医眼科备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