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药都”崛起芦柑之乡

  道路的隔离带上,铁树红花继木等绿化苗木充满生机,崭新的路灯犹如哨兵笔直排列……国庆前夕,这条全长2.76公里、宽40米,总投资6300万元横穿生物医药园区的永春县南环路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该道路的建成,标志着规划用地2347.5亩的永春生物医药园区首期1100亩正式启用。作为泉州“5+1”新兴产业之一的永春生物医药,因为园区的启用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许多人还停留在对永春县是芦柑之乡的印象中,她已悄然转身,让生物医药这个新兴产业在这里迅速崛起。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永春生物医药产业的提出和形成也同样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思考与实践。

  找准定位融入海西建设

  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构想提出。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思路,作为山区传统农业县的永春人立即思考:应该走一条怎样的、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来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

  “虽然永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芦柑之乡,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承担起带动新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担。”永春县领导十分清楚,没有工业的支撑,永春要实现后来居上是不现实的。工业基础的薄弱,已经让永春县、乡、村三级财政运作力不从心。

  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永春县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供开发的工业用地不足2万亩,而且很多乡镇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除了工业用地紧张外,永春县还承担着为下游几百万人口送去一江清水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工业的类型上必须要有所选择,不可随意发展。”永春县领导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考虑工业的发展而引进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下游的水源难免不受污染。

  “海西要发展,永春不能拖后腿!”虽然,对于永春县来讲要发展工业很难,但是永春面临的重重困难,更需要依靠发展,而且是科学的发展来解决。永春县必须找准定位,主动承担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责任与作为。

  资源优势成就生态产业

  2005年底,永春县在对“十一五”发展进行规划前,首先对全县工业用地资源、农民收入、乡镇收入和负债情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矿产资源、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等展开全面调研。

  经过调研,发现永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达337天,年平均温度为20.4℃,降雨量1681.6毫米,有55.7%的林地面积和68.8%的森林覆盖率,整体气候适中、稳定、湿润。土壤情况良好,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全县境内拥有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1100多种,自然蕴藏量达1200万公斤,适合中药材种植的山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何不好好利用永春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这里还是福建省著名的南药出口基地,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种植与推广。”看着一组组统计数据,永春县领导兴奋不已,一个新的思路逐渐形成: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发展生态医药产业,走可持续的、具有永春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随着思路的明确,永春县开始对全县有限的工业用地进行统筹使用,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平地高用、山地巧用,依法集约、提高效益”的原则,对工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建设。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中,永春县按照生产区与研发区、办公商务区、生活区既相对独立又互为配套的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2347.5亩医药园区。“永春生物医药园区是目前全国一流的‘和谐共生’型园林式生态高新园。”许多到永春生物医药园区参观的专家、教授这样评价道。

  经过3年多的发展,凭借着资源优势,包括生物医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镇等生态产业正在该县形成——永春佛手、雪山风雅颂、北溪农家乐、东关冬瓜园等一大批生态型项目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生物医药领航县域经济

  “今年底,永春将进入工厂生产。很快,大家就能够在市面上买到了。”今年8月,看到来考察的客商对永春红曲酒饶有兴致,陪同的永春县领导向他们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红曲素的研发与产品中试不但已通过福建省的省级验收,而且其研究水平在国内同项目中领先。

  而眼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因为空气环境好、洁净度高,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海裕生物、海汇化工、天馨生物、德盛植保等11家企业已经投产;奇绩药业、雷恩生化、葆生生物、御汉芳生态科技等6家企业正在建设;顺德堂醋酒联动项目已经落地,多家企业正在商谈;通过产学研生成了一大批项目,初步建立了永春生物医药项目库……永春生物医药正在领航永春经济发展。

  而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永春县在组培克隆、种植、医药中间体、成药生产等领域也都取得了进展。

  今年5月,天馨生物科技公司经过筛选,成功组培克隆了包括冬虫夏草、金线莲、裂褶菌、牛樟芝、桑黄等珍稀药用植物,并以这些药用植物为原料成功地研制出虫草酒、虫草胶囊等。负责这项技术研发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章永泰告诉记者:“此次组培克隆技术的成功,将为永春在珍稀药用植物深加工方面提供完全无害、符合工厂生产的原料,为永春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6月2日,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网站正式开通,为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速。

  “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应以现代中药为突破口和基础 ,构成现代中药产业从品种研究、筛选、组培、推广、种植、提取、成药的完整产业链。”在2007年举办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永春)现场会上,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向永春建议,要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医疗器械、保健品、天然食品相关配套产业,同时以永春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为平台,将研制生产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化医药中间体等生物医药的前沿技术作为长远目标,合理布局永春的生物医药产业,使之成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的隔离带上,铁树、红花继木等绿化苗木充满生机,崭新的路灯犹如哨兵笔直排列……国庆前夕,这条全长2.76公里、宽40米,总投资6300万元横穿生物医药园区的永春县南环路一期工程全部完工。

  该道路的建成,标志着规划用地2347.5亩的永春生物医药园区首期1100亩正式启用。作为泉州“5+1”新兴产业之一的永春生物医药,因为园区的启用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许多人还停留在对永春县是芦柑之乡的印象中,她已悄然转身,让生物医药这个新兴产业在这里迅速崛起。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永春生物医药产业的提出和形成也同样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思考与实践。

  找准定位融入海西建设

  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构想提出。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思路,作为山区传统农业县的永春人立即思考:应该走一条怎样的、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来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

  “虽然永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芦柑之乡,但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承担起带动新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担。”永春县领导十分清楚,没有工业的支撑,永春要实现后来居上是不现实的。工业基础的薄弱,已经让永春县、乡、村三级财政运作力不从心。

  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永春县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供开发的工业用地不足2万亩,而且很多乡镇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除了工业用地紧张外,永春县还承担着为下游几百万人口送去一江清水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工业的类型上必须要有所选择,不可随意发展。”永春县领导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考虑工业的发展而引进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下游的水源难免不受污染。

  “海西要发展,永春不能拖后腿!”虽然,对于永春县来讲要发展工业很难,但是永春面临的重重困难,更需要依靠发展,而且是科学的发展来解决。永春县必须找准定位,主动承担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责任与作为。

  资源优势成就生态产业

  2005年底,永春县在对“十一五”发展进行规划前,首先对全县工业用地资源、农民收入、乡镇收入和负债情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矿产资源、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等展开全面调研。

  经过调研,发现永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达337天,年平均温度为20.4℃,降雨量1681.6毫米,有55.7%的林地面积和68.8%的森林覆盖率,整体气候适中、稳定、湿润。土壤情况良好,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全县境内拥有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1100多种,自然蕴藏量达1200万公斤,适合中药材种植的山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

  “何不好好利用永春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这里还是福建省著名的南药出口基地,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种植与推广。”看着一组组统计数据,永春县领导兴奋不已,一个新的思路逐渐形成: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发展生态医药产业,走可持续的、具有永春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随着思路的明确,永春县开始对全县有限的工业用地进行统筹使用,按照“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平地高用、山地巧用,依法集约、提高效益”的原则,对工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建设。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中,永春县按照生产区与研发区、办公商务区、生活区既相对独立又互为配套的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2347.5亩医药园区。“永春生物医药园区是目前全国一流的‘和谐共生’型园林式生态高新园。”许多到永春生物医药园区参观的专家、教授这样评价道。

  经过3年多的发展,凭借着资源优势,包括生物医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镇等生态产业正在该县形成——永春佛手、雪山风雅颂、北溪农家乐、东关冬瓜园等一大批生态型项目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生物医药领航县域经济

  “今年底,永春红曲酒将进入工厂生产。很快,大家就能够在市面上买到了。”今年8月,看到来考察的客商对永春红曲酒饶有兴致,陪同的永春县领导向他们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红曲素的研发与产品中试不但已通过福建省的省级验收,而且其研究水平在国内同项目中领先。

  而眼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因为空气环境好、洁净度高,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海裕生物、海汇化工、天馨生物、德盛植保等11家企业已经投产;奇绩药业、雷恩生化、葆生生物、御汉芳生态科技等6家企业正在建设;顺德堂醋酒联动项目已经落地,多家企业正在商谈;通过产学研生成了一大批项目,初步建立了永春生物医药项目库……永春生物医药正在领航永春经济发展。

  而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永春县在组培克隆、种植、医药中间体、成药生产等领域也都取得了进展。

  今年5月,天馨生物科技公司经过筛选,成功组培克隆了包括冬虫夏草、金线莲、裂褶菌、牛樟芝、桑黄等珍稀药用植物,并以这些药用植物为原料成功地研制出虫草酒、虫草胶囊等。负责这项技术研发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章永泰告诉记者:“此次组培克隆技术的成功,将为永春在珍稀药用植物深加工方面提供完全无害、符合工厂生产的原料,为永春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

  6月2日,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网站正式开通,为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速。

  “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应以现代中药为突破口和基础 ,构成现代中药产业从品种研究、筛选、组培、推广、种植、提取、成药的完整产业链。”在2007年举办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永春)现场会上,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向永春建议,要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医疗器械、保健品、天然食品相关配套产业,同时以永春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为平台,将研制生产疫苗、基因工程类药物、生化医药中间体等生物医药的前沿技术作为长远目标,合理布局永春的生物医药产业,使之成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坚持在持续中不断完善和提升,通过思路的持续、项目的持续和工作的持续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刚刚崛起的生物医药产业,永春县领导充满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