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中国行 澳门站
12日在澳门塔石广场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澳门站活动,吸引了澳门居民踊跃参与。人们徜徉在百米中医药科普宣传展廊,参与中医药免费健康咨询、中医药文化知识游戏,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医中药传统魅力之中。
从居民的日常保健凉茶、到沿街各处的中药材店,再到大小林立的私人中医诊所,中医中药在澳门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在澳门著名的莲峰庙仁寿殿大堂正中高悬的一幅“百草备尝”横匾,是1876年全澳34间药材行所赠,中医中药业在澳门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中医中药在镜湖医院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医中药在澳门的沧桑故事。1871年成立的镜湖医院以提供中医中药服务为主,后日渐式微,1942年中医服务在战乱中停止。上世纪80年代,镜湖医院尝试恢复了诊症、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到1998年,镜湖医院重新设立中医科,目前,镜湖医院已开设了内科、儿科、妇科、骨伤科、针灸科等中医专科和住院服务。并全程采用电子化病历及处方管理系统,中医诊疗的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据澳门特区卫生局统计,截至2007年底,在澳门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已逾400人,包括中医生、中医师、针灸师及按摩师。除政府卫生中心、私立医院、慈善医疗机构外,中医从业员遍布大街小巷,为居民提供服务。去年,全澳私人中医诊所接诊人数达267834人次。
已有116年历史的民间慈善团体同善堂,共有两间中医诊所,设有内科、跌打及针灸科。本着济世助人、救死扶伤的宗旨,14名中医去年共诊治18万人次。澳门中医药团体在促进澳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澳门中药业公会理事长龚树根说,成立于1945年的澳门中药业公会,现有会员200多人,店家包括澳门注册的100多家中药店。
澳门中医中药与内地中医中药一脉相承,每年农历4月28日都有供奉“药王”的传统。作为长春阁参茸行东主的龚树根说,目前澳门的药材主要由内地进口,约占进口药材的九成。
澳门特区卫生局局长李展润表示,近年来,澳门特区卫生部门与内地不断加强在中医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999年,澳门科技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澳门筹建中医药学院。2000年,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成立,通过与内地知名中医药院校的合作,已培养中医学、生物医学本科毕业生约400名,硕士博士硏究生26名。澳门卫生局中医中心在2003年也为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实习学生,提供了临床实习教学、实习场所及实习设施。2006年,澳门科技大学基金会属下的中西医结合的科大医院投入服务。
澳门大学于2002年创建了中华医药研究院,开展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生敎育 ,培养中医药科技人才和医药管理专业人才。研究所已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开设中药学硕士课程、医药管理硕士课程和生物医药博士课程。
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表示,我们要充分利用澳门目前的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中医药建设的平台,希望让中医药立足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