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寻销路
“东西是种出来了,品质也不错,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就是不知卖到哪里好,真是头疼啊!”看着大棚里那一株株长势正旺的铁皮石斛,磐安县冷水镇岩潭村的郑方正很是发愁。
这一亩地里的铁皮石斛是他在2004年种下的。经过四年多的精心栽培,如今已可收获上市,然而他却遇到了找不到销路的难题。
种植石斛抢喝“头口水”
郑方正曾是当地一名药材商人,做了10多年药材生意。前几年,他了解到铁皮石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如果是野生的,要卖2000多元一公斤,人工种植的也能卖到1000多元一公斤,简直是植物中的黄金!而且,一些温州、广州的客商大量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郑方正从小就知道,在村子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铁皮石斛,花溪、百杖潭那边也有,尽管数量稀少,但说明这种植物适宜在磐安的土地上种植。“据我所知,磐安之前还没有人种植铁皮石斛。这几年不是都在讲创新吗?我搞农业也要讲创新,要走在别人前面。”
2004年下半年,郑方正以0.6元/株的价格购回10万株铁皮石斛种苗,在自家地里搭建起三个塑料大棚,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指导,第一年,就损失惨重。
“那时候,我还在外地做生意,第一批苗栽种下去后,就雇人来管理。我只知道铁皮石斛要在通风环境中生长,所以叫他们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但到了深秋起霜的季节,他们还不把大棚下部的塑料布压实,结果一夜之间,大部分苗都被冻死了,几万元钱白白打了水漂。”回忆起这段经历,郑方正至今仍心痛不已。
郑方正没有半途而废。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他拿出了几乎所有积蓄,又从市场上买回一批铁皮石斛种苗亲自种植。这一次,超过80%的种苗存活了下来,他说,能达到这样的存活率,已经算不错了。
信息闭塞为销路发愁
据介绍,铁皮石斛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要栽种三年以上才能收获,如今,郑方正种植的铁皮石斛长势正旺,但看着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植物黄金”,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两年都待在家里,没跑过市场,信息也没以前那么灵通了。这些铁皮石斛卖到哪里、目前的市场行情怎么样,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是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铁皮枫斗的广告,总觉得这东西还有市场、还值钱。”郑方正坦言,这种只顾埋头种植不跑市场的做法,的确是有点盲目了。
当然,郑方正的铁皮石斛也并非毫无市场。今年上半年,磐安当地及周边一些县、市的散客曾来到他家,零星买走过一些石斛。不过,大多数人都要求将整株铁皮石斛连根挖走,再带回家种植,以后要吃的时候就从上面剪一段下来……
但对郑方正来说,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也极不划算。“经过3年多时间培育,这些铁皮石斛已经开始收获,每年都会长出新的茎,产量也会逐渐提高。现在把它们连根挖走,以后还怎么生长?我实在是没办法才同意他们这么做。因为如果不是整株的,他们就不买,而我现在又没有别的销售渠道,只能卖一点算一点了”。
邻近村民等着看效益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市场上铁皮石斛的行情还算好,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保健,相信它的前景不错。问题是,东西种出来了,怎么把它卖出去,怎么让有需要的厂家知道?”说这话的是郑方正的朋友———隔壁箬坑村的村主任曹林仕。
曹林仕说,和冷水镇不少村子一样,箬坑村也是一个药材种植村,全村600多人口,前几年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贝母,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公斤贝母能卖到240元,可如今的价格却一落千丈,同样质量的一公斤贝母才卖20多元。“大家都知道种贝母不赚钱,但别的又不知道种什么,如果铁皮石斛的效益好,我相信周边村子里的人也会跟着种植,说不定可以形成一个产业”。
然而就目前来说,郑方正种植的铁皮石斛还没有看到多大经济效益,甚至连收回成本都成问题。“一亩地能种10万株左右铁皮石斛,前期需要投资七八万元,而且要种到第四年才有收获。这样算下来,一亩石斛的成本要10多万元,但如果能顺利销出去的话,一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而且以后每年都会有比较稳定的收益。”郑方正憧憬着。
◎ 相关提示
如果你对郑方正种植的铁皮石斛感兴趣,或者知道相关市场信息,欢迎拨打“赢家·创富”热线0579-83186066,也可直接与他本人联系,电话号码0579-8473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