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企业GMP模糊化生存

  自2008年第一天开始,饮片生产企业跨入GMP时代。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有七成企业被拒之门外。

  “一个产业中有七成企业不能通过国家的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是不正常的,这也体现了这个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是多么可怕”,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付永德忧心忡忡。

  关停七成企业能否解决根本问题?一纸GMP标准真的就能拯救千疮百孔的中药饮片产业?半年过去了,据业内人士透露,GMP企业过得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滋润,部分没通过认证的企业也没闲着。饮片GMP时代的开启,多少有些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味道,饮片产业前进之路日益扑朔迷离。

  据悉,这些怪象已经引起行业专家的高度关注,包括国家药监局人员在内的一组专家已于6月12日启程,开始对安徽、浙江、上海等中药生产重地进行实地调研。参与调研的某专家称,调研结果将及时呈递政府有关部门。如此看来,争议不断的 GMP认证极有可能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然而,改革之潮何时涌起?潮水将夷平哪些沙丘?本刊将在下期专访调研专家,率先直击或将到来的改革风暴。

  饮片需求能否满足?

  GMP“大限”之前,全国注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共有1 100多家。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通过GMP认证的饮片生产企业只有398家。近七成的企业将一夜之间停产。仅有的三成企业能满足市场需求吗?对此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称:“通过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能够满足生产和使用需求”。

  确实,2008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市场并没有出现饮片荒。但是,有专家作出不同解释,上半年没有出现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以前存货较多,本身就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GMP企业艰难生存

  虽然获得认证是很多饮片生产企业的梦想,可是,即便摆脱很多竞争对手的GMP企业,日子过得依然艰辛,有的甚至比以前还要清苦。广州市药材公司总经理周路山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GMP认证企业的产品和非GMP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没有太多差别,厂家投入的资金,都是由企业内部自行消化,产品价格却还是由市场决定。GMP认证的优势暂时没有得到体现。

  周路山的话在付永德秘书长那里得到验证,付称:“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有一项统计显示,通过认证的企业中大约有60%以上处在亏损的边缘。”

  高额的认证投入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依照标准生产,如果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不到2 000万元,基本上是没有利润的。然而,目前我国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的年销售额也不过1~2亿元,大多数企业的产值都不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的颁布提高了企业的生存难度。

  认证与否,左右为难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未通过认证的企业一律不允许生产。也就是说,摆在饮片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关停,要么掏钱认证。毫无疑问,关停不是绝大部分企业所想。可是,获得认证却不是微量资金就能办成的事,很多企业根本无力承担这笔开支。

  中药饮片GMP认证项目共有111项,其中关键项目18项。要通过认证,就得按要求进行厂房改造和生产流程控制,引进相关的生产及检测设备。有专家做过统计,平均算来,一家企业要通过认证,软硬件投入在800万元至1 000万元左右。据有关报道,即便起点较高的广州市药材公司,为达到认证标准,当时也投入了500多万元进行改造。鉴于高昂的改造成本,在投与不投之间,很多饮片生产企业举棋不定。

  非认证企业在做什么?

  2007年底,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着手调研GMP“大限”后,没有通过认证企业的去路。调研结果显示:受制于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继续进行认证的可能性不大,最终的出路无非是退出市场,或者转做其他产业。

  在过去的半年里,这些企业真的就停产或转做他行了吗?6月13日,记者连线湖南省常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常德市共有4家饮片生产企业没有获得GMP认证,他们不仅对这4家企业进行公示,还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检查一次,没有发现违规生产的现象。

  然而,不见得每个地方都像常德一样。在记者近来的一次采访中,一位从事多年饮片标准制定工作的专家向记者透露:“一些已经丧失生产资格的饮片生产企业正在做‘贴牌’生意,将生产出的饮片通过GMP认证企业上市销售。”诚然,为了不造成更多浪费和好的饮片工艺流失,选择与认证企业合作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如果仅仅是销售流程上“过一下水”,存在的隐患显然比自身销售更大。

  推行GMP,是否一了百了?

  国家制定GMP标准,旨在规范饱受诟病的中药饮片业。初衷固然很好,但执行GMP显然不是一劳永逸之举。“对中药饮片行业影响最大的要数标准缺失。GMP把市场规范了,但没有质量标准的认证其实也很难真正做到市场的规范。”付永德秘书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

  北京大学药学院中药研究室主任陈世忠的见解很独特。他说,GMP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国家“跃进”式推行的强制规定不太现实,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有所脱节。作为一种农副产品业态,我国目前一些中药饮片企业连最基本的规范化管理都难以保证,又何以迈向更高台阶的GMP认证?

  国家推行GMP认证的目的是通过强化管理,规范生产行为,保证饮片质量,提高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然而,自GMP提上行业认证日程起,业内就流行这样的说法:“不过GMP是等死,过了GMP是找死!不实施GMP是行政型死法,实施了GMP又是经济型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