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凡五脏之 出于背者,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 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之者,无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者,疾吹其火,拊其艾,须其火灭也。
大杼,在项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陷者中,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七壮。(气穴论注云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
风门热府,在第二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肺俞,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气府论注云∶
五脏 并足太阳脉之会。)
心俞,在第五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禁灸。
膈俞,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肝俞,在第九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胆俞,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所发,正坐取之,刺入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留七呼。痹论注云∶胆、胃、三焦、大小肠、膀胱俞,并足太阳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五分,灸三壮。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中膂俞,在第二十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侠脊胂而起,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刺入八分,得气则泻,泻讫多补之,不宜灸。(水穴注云∶刺入五分,灸三壮。自大肠俞至此五穴,并足太阳脉气所发。)
上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陷者中,足太阳、少阳之络,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次 ,在第二空,侠脊陷者中,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铜人经》云∶刺入三分,灸七壮。)
中 ,在第三空,侠脊陷者中,刺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刺入二分。)
下 ,在第四空,侠脊陷者中,刺入二寸,留十呼,灸三壮。(《铜人经》云∶针入二分。《素问》缪刺论注云∶足太阳、厥阴、少阳所结。)
会阳,一名利机,在阴毛骨两傍,督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五壮。(气府注云灸三壮。)
《针灸甲乙经》相关章节:
- ……
-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凡十一穴第七
-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当前内容)
-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