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门下
(金匮) 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方中枳实烧黑。全是散逐瘀积。故痈脓亦能主之。
竹叶(一把)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大枣(四枚。) 生姜(三片)
上九味。水煎服。温覆使汗出。项强。加。呕者。加半夏。此去芍药、加竹叶、葛、防、桔梗、人参。因方后所加附子。向来混入方内。故此着明。不便归入方祖。以混检阅。
(金匮) 治产后虚烦呕逆。
生竹茹 石膏(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桂枝 白薇(各二钱半。)
上五味。末之。煮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倍白薇。烦满。加柏实。
千金(金匮) 治产后烦热。
上三味。水煎热服。 上三味。皆纯阴苦寒伤胃滞血之药。产后虽有烦热。难以轻用。当时立方。必有质壮气盛。脉证俱实。能食便硬者。始堪任此。用者审之。(千金。义见中风门千金下)
治产后腹胁满闷呕吐。
人参 半夏(各一两) 赤芍药(六钱) 泽兰叶(四钱) 橘皮(三钱) 甘草(炙。三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入姜汁数匙。和滓热服。日二三度。以呕吐止为效。有瘀。加炮黑山楂肉半两。按方中赤芍。性味酸寒。非产后呕吐者所宜。宜易赤茯苓下水止呕为当。此必传写之误耳。
千金 治产后心悸恍惚。语言错乱。
远志肉 麦门冬 人参 甘草(炙) 桂心 芍药(各一钱)茯苓(一钱半) 生姜(三片) 大枣(四枚)
上十味。水煎。去滓温服。心胸逆气。加半夏七枚。
严氏 治产后气虚血晕。
人参 川芎(各一两) 荆芥穗(二两) 泽兰叶 甘草(炙。各八钱)
为散。、温酒各半盏。调服二钱。童便尤良。
人参 菖蒲(各一两) 川芎(七钱半) 细辛(二钱半) 防风(四钱) 甘草(炙。三钱半。一作生地)辰砂(水飞。三钱)
为散。每服三钱。调服。 肥人。加半夏、茯神、。瘦人。加当归、蝎尾、钩藤。
局方 治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循经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腐坏如水。渐致身体面目浮肿。或因产败血上干于心。心不受触。致心烦躁。卧起不安。如见鬼神。言语颠倒。并宜服之。
赤芍药 没药(别研) 桂心 琥珀(别研) 当归(各一两) 麝香(别研) 细辛(去苗。各半钱)
上七味。为末和匀。每服一钱。温酒入生姜汁少许服。大抵产后虚浮。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凡治水气。多以导水药。极是虚人。夫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因致枉夭。但服此药。血行肿消即愈。
千金 治产后虚羸。
当归身(钱半) 芍药 人参(各二钱) 干地黄(二钱半) 桂心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五枚)
上八味。水煎去滓。温分三服。
琥珀(另研) 延胡索(同糯米炒。去米) 当归(各一两) 蒲黄(四两。生半。炒半)生地黄(干者。半斤) 生姜(一斤)
右将地黄咀碎酒浸。生姜切片。各捣取汁留滓。无油杓中用姜汁炒地黄滓。炒姜滓各干为末。忌犯铁器。炼白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腹汤调服。
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
上五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 治产后乍寒乍热。手足身温。心胸烦满。
知母(六钱) 芍药 黄芩(各四钱) 桂心 甘草(各二钱)
上五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 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烦乱不解。
淡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两) 甘草(三钱) 小麦(一撮)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上六味。水煎。分三服。虚悸不已。加人参。少食。加粳米。气逆。加半夏。
千金当归 治产后烦满不安。
当归(三钱) 芍药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各半两) 桂心(二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擘) 粳米(一撮)
上九味。水煮。分三服。
千金 治产后冲悸。志意恍惚。语言错谬。
茯神 人参 芍药 当归(各六钱) 桂心 甘草(各三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上八味。水煎。分三服。
千金 治产后大虚心悸。志意不安。恍惚恐畏。虚烦不眠少气。
人参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薯蓣(各二两) 泽泻 甘草 菖蒲干姜 桂心(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和。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二三十丸。日三夜一服。
千金 治产后心痛大寒。
蜀椒(二合。炒去汗。) 芍药 当归 半夏 甘草(炙) 桂心 人参茯苓(各二钱) 蜜(一合) 生姜汁(半合)
上十味。先煮蜀椒令沸。纳诸药。去滓。入姜汁、蜜。禁勿冷食。此本金匮三物大建中。但饴与蜜稍变耳。
千金 治产后心痛。
干地黄 当归 独活 甘草(炙) 芍药 桂心 远志肉细辛(各二钱) 吴茱萸(去闭口者。半合) 干姜(炮。一钱) 蜜(半盏)
上十一味。水煎去滓。纳蜜重煎。温分二服。
千金羊肉 治产后三日腹痛。补中益脏。强气力消血。
羊内(一斤) 生地黄(二两) 人参 当归 芍药(各一两) 桂心 芎甘草(各半两)
上八味。先煮羊肉。去滓煎药。分四。日三夜一服。 有风热。去人参、地黄、肉桂。加防风、黄 、生姜。咳嗽。本方加紫菀、款冬、细辛、五味。腰痛。本方加杜仲、黄 、白术、附子、萆 。
(千金) 治妇人漏下不止。
鹿茸(酥炙。) 阿胶(蛤粉炒。各三两) 乌贼骨(醋炒) 当归(各二两) 蒲黄(筛净。二两。生半。炒半)
上五味。为散。温酒调服方寸匕。日三服。 本方去阿胶、乌贼骨。名。治同前。
治妇人阴中生疮蚀烂。
野狼毒牙(一两)
上一味。水煎。取汁半盏。以绵缠箸头如茧。沥阴中。日三四遍。
(方祖) (下) (疝门) (下) (下)(痢门) (桂枝汤下) (下) (下)(下) (下) (方祖) (本门上) (本门上)(颤振门) (虚损门) (下) (方祖) (下)(本门上) (方祖) (气门) (下) (小下)(四物汤下) (四物汤下) (四物汤下) (下)子(中风门)柴胡(小下) (下) 四物汤(方祖) (保元汤下)(保元汤下)钱氏(下) (四物汤下) (本门上) (伤寒门)(下)(小下) (下) 局方(方祖) (虚损门)(四下)(郁门) (方祖) (桂枝汤下) (四君子汤下) (本门上)(方祖) (崔氏下) (下) 四君子汤(方祖) (保元汤下)(桂枝汤下) (伤寒门) (小柴胡汤下) 葱白(伤寒门) 丸(痢门)乌骨鸡丸(虚损门) (保元汤下) (四物汤下) (小柴胡汤下)(方祖)(四物汤下) (头痛门) (平胃散下) (下)(理中汤下)千金(本门上) (下) (二陈汤下) (四物汤下)(湿门)(虚损门) (保元汤下) (衄血门) 千金芎 汤(四物汤下)(崔氏下)千金(本门上) 千金(本门上) 猪肤发煎(黄瘅门) (四君子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痈疽门) (胁痛门) (崔氏八味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