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汗
额头有汗不须疑,浆浆浑身早问医,
若待阳虚成脱病,纵逢国手也虚题。
《内经》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内之守也。气为阳,血为阴。心主血,汗者心之液也。肺主气,皮毛腠理,肺之合也。小儿心大太盛.上熏于肺,则皮毛不敛.腠理不密,失其卫外之职矣,故汗出焉。或为自汗,或为盗汗,血亦失其守矣。汗出不止,心亦虚也。气弱血虚,大病生焉,纵遇良工,不可为也。
自汗者,或昏或醒,浸浸而出不止也;盗开者,睡困则出,醒而复收也。并宜黄芪⑥六、主之。
⑥黄芪:忠信堂本作“””。
:此治自汗之圣药也。
先用浮麦熬成汤,去麦入药效成剂,
去渣,调服。
止汗散:用:
故蒲扇烧灰。
又方用:
取浮麦一百粒煎汤,调煎一沸服,效。
钱氏云:上至失,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小儿睡而自汗者,肌肉虚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主之。上至胸下至脐,胃虚也,当补脾,主之。幼科执此,殊不知自汗者,心火旺而肺金虚也,反用丁香以助火,青皮以泻肺,其失甚矣。东垣有论。见脾脏。本方当归加芍药。稳当。
黄芪:治脾胃虚自汗。
姜,三枣引。
又方
黄芪、六钱,炙。甘草一钱。(名黄芪)。加白术,白芍,各三钱。
末,姜枣引。治脾胃虚汗,甚效。
凡儿初生周岁,不可自汗,勿用他药,宜用白术一线,小麦百粒,水煮令干,去表为末,以黄芪汤调服,愈为度。
有伤风寒热症自汗,宜加胆草治之。
有伤食积者,胸腹多热有汗,宜先去积,下之,后以调理,自愈。
有因疟后自汗者,宜小加黄芪、桂枝主之。
有因泻痢后自汗者,宜黄芪加当归、白术主之。
有自汗者.遍身如水之冷,此危症也,难治。
凡大病后,有自汗、盗汗者,宜加白芍、白术主之。如汗出太多不止者,宜养心血,圣药也。
:治虚汗或心血液盛,亦发汗。此药收敛心气。
新罗人参,川当归,各三分。
咀,作三服,??猪心一个,切三片,每片入药二钱,井水碗半,煎一碗,食后服。
又:治睡中汗方
汗出不治症:汗出不流而发润,一不治也;汗出如油者,二不治也;汗凝如珠者,三不治也。君子见机而作,不可不早。
①芡实入:忠信堂本作“芡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