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证门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吐证名,无物有声为哕证,分别医治中病情。
【注】吐证有三∶曰呕,曰吐,曰哕。古人谓呕属阳明,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属太阳,有物无声,血病也;哕属少阳,有声无物,气病也。独李杲谓呕、吐、哕俱属脾胃虚弱。洁古老人又从三焦以分气、积、寒之三因。然皆不外诸逆上冲也。治者能分虚实,别寒热以治之,自无不曲中病情矣。
朝食暮吐为冷吐,乳食不化不臭酸。四肢厥冷面唇白,姜橘丁萸理中煎。
【注】寒吐者,皆因小儿过食生冷,或乳母当风取凉,使寒气入乳,小儿饮之,则成冷吐之证,其候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当温中定吐。胃微寒者,主之;寒甚者,丁萸主之。
姜橘散
白姜(二钱) 陈皮(一两) 炙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调服。
丁萸理中汤
即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胃止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