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医学心悟》在线阅读中医综合书籍在线阅读

凡病未有不发热,不生痰者。是痰与热,乃杂病兼见之症,似无容专立法门矣。然而有杂病轻而痰饮重,则专以痰饮为主治。书有五痰之名,以五脏分主之也;五饮之名,随症见也。其实犹未确当,大抵痰以燥湿为分;饮以表里为别。湿痰滑而易出,多生于脾,脾实则消之,,甚则;脾虚则补之,。兼寒、兼热,随症加药。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肺受火刑,不能下降以致真水上泛,则滋其阴。饮有在表者,干呕,发热而咳,面目、四肢浮肿,香苏。饮有在里者,或停心下,或伏两腋,咳则相引而痛,或走肠间,辘辘有声,用,随其部位而分治之。此治痰饮之大法也。书云∶治痰须理脾,以痰属湿,脾土旺则能胜湿耳。治痰如此饮亦宜然。然脾经痰饮,当健脾以祛其湿。若肾虚水泛,为痰为饮者,必滋其肾。肾水不足,则用六味;若命门真火衰微,寒痰上泛者,则用,补火生土,开胃家之关,导泉水下流而痰饮自消矣。

二陈汤

半夏 茯苓 陈皮(去白,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生姜二片,大枣二枚,煎服。加人参白术各一钱,名。

滚痰丸

治实热老痰,变生怪症。

大黄(蒸片刻) 黄芩(炒,各四两) 青礞石(硝 金色) 沉香(细锉,各三钱) 辰砂(细研水飞,二钱

水迭为丸,辰砂为衣。每服一、二钱,开水下。此药但取痰积,并不刮肠大泻,为老痰

贝母栝蒌散

贝母(一钱五分) 栝蒌(一钱)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

水煎服。

(见太阳证。

(见水肿

小 (见伤寒咳嗽

六味丸、十味 (即加车前牛膝,并见类中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心悟》.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