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
心痛即胃脘痛也。心为君主之官,本不受邪。若受邪而痛,是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朝作夕死。痛有九种,宜细辨而药之。
气痛。脉沉而涩,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宜加沉香、乌药、百合主之。
半夏 乌药 茯苓(各二钱) 炙草(七分) 陈皮(一钱) 沉香(五分) 百合(五钱或一两) 生姜(三斤)
水煎服。
百合合众瓣而成,有百脉一宗之象。其色白而入肺。肺主气,肺气降则诸气俱调。此医书所不载,余得之海外奇人。屡试屡效。或无沉香,即用紫苏叶一钱代之。
血痛,脉浮沉俱涩,其痛如刺,不可按扪。或寒热往来,大便黑,宜主之。
研末醋汤送下,挟热者,加栀子三钱,高良姜一钱,煎汤送下。寒者以肉桂一钱,煎汤送下。
痰痛即饮痛,脉滑咳嗽,其痛游走无定,宜加干薤白五钱,栝蒌皮二钱主之。
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主之。如火盛者,用栀子二钱,川楝子去核、、良姜、泽泻、丹参各一钱,香附一钱五分。水煎服。
金铃(各见《时方》)
冷痛,脉迟而微细,手足俱冷,其痛绵绵不休,喜用热手按者,宜桂附加二钱,以济其刚。木通一钱,以通其络。(痛久则入络也。)
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或沉而短涩,其痛重轻相间,多日不愈。心悸,最喜摩按,得食小愈,饥则更痛。宜加石菖蒲一钱、木香五分主之。
注痛,入山林古庙古墓,及感一切异气而痛。其人语言错乱,其脉乍大乍小,左右手若出两人。宜加藿香二钱,入些少麝香服之。
虫痛,脉如平人,其痛忽来忽止,闻肥甘之味更痛。(闻食而虫头上昂也。)按摩稍止,(虫惊而暂伏也。)唇红,舌上有白花点。年力壮者,以景岳主之。虚弱者,以去甘草,加乌梅二枚,川椒一钱五分,吴茱萸、黄连、肉桂各一钱,当归二钱主之。
食痛,食积停滞,嗳腐吞酸,恶食腹满。其痛或有一条扛起者,脉实而滑。右关更实,宜加山楂、麦芽、半夏各二钱。胀甚者,更加莱菔子生研一钱。水煎服。如初病食尚在胃,服此汤。即以手探吐之。
治心痛甚效,妇人尤效,服数次可以除根。
共研末。或开水,或酒下二钱。
治胃脘剧痛,百药不效,服此即止。
牙皂(去子弦炒紫焦研末)
每服一钱,烧酒送下。此可偶服,不可常服。
游山方
治胃脘痛多效。
共研末,酒调下二 三钱。
扫虫煎(景岳)
治虫上攻胸腹作痛。
青皮 吴萸 茴香(各一钱) 槟榔 乌药(各一钱五分) 细榧肉(三钱) 乌梅(二枚) 甘草(八分)朱砂 雄黄(各五分)
灵脂
治心头痛,欲死不可忍者。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醋汤下即止。
(各见《种福堂》)
治心口胃脘痛。
用大黑枣去核,每个中间入胡椒七粒,仍将枣包好,炭火上 焦黑存性,研末。每服四分,陈酒送下三四服,必愈。加木香、枳壳、红花、当归、五灵脂少许,更妙。
黑枣(《种福堂》)
治胃寒呕吐,并治寒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