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

《医学从众录》在线阅读中医诊治书籍在线阅读

夏日炎炎,耗伤元气。故病必体倦脉弱,身热自汗,烦躁,面垢唇青。李东垣以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伤暑,热阳而暑阴也。其实未确。盖以暑字从日,暑即热也,何必分名。但动静二字,是阴阳分别。兹仍分动以得之、静以得之,以为此症提纲。

何谓动以得之?长途赤日,荷重作劳,因而致病。如大热(伤暑而发热头痛伤寒症同,但伤寒脉浮而紧,伤暑脉洪而虚,以此为辨。香薷是解表却暑之药,夏日之用香薷与冬日之用麻黄同义也。)大渴,脉浮自汗,以白虎主之。更加身体重着,是暑而挟湿,宜主之。若有吐泻腹痛,此方不可轻用也。若前症发热身疼,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宜主之。又有暑风症,因暑气鼓激痰火,塞碍心窍,以致卒倒不省人事,宜吐之,或以《千金》灌之。

(见《伤寒》)

一加人参二钱,名白虎。治汗出恶热、身热大渴等症;

一加苍术二钱,名,治汗出身热足冷等症。

(方见《时方》)

黄连,名。治同。

暑风发搐,加羌活秦艽各一钱;泻利,加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虚汗不止,加白术一钱五分、炙黄 三钱;心烦,加栀子朱砂各一钱;呕吐,加半夏二钱,藿香陈皮各八分,姜汁少许。

何谓静以得之?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主之;霍乱吐泻口渴者,主之;不渴者,主之。亦有以二汤送下三钱者,巧法不可言传也。

干姜(一钱,炒) 甘草(八分,炒) 杏仁(六分,去皮尖,炒) 肉桂(六分)

共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盅,煎七分服。如烦躁,调下三四五钱。

又有遇夏即病,秋后即愈,是暑伤元气。如草木遇盛日则痿,得雨露则挺,名曰疰夏症。宜,照《薛氏医案》,去升麻柴胡,加麦冬一钱五分,五味黄柏各五分,炮姜三分,服三四剂。

又、、,皆却暑之良方。一切暑病,不可须臾离之。学人当于三方求其奥旨,难以缕陈。

脉法

伤暑,脉洪而虚。

中暑法。

大蒜一把,同新黄土研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渣,灌入即活。凡中暑伤者,不可便与冷物。俟稍苏,方可投冷物,则中气运动无患也。

田中干泥圈脐方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法。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患肚上。使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片时即得生苏矣。

后不可饮,须进温。

丝瓜白梅

治中暑霍乱。

丝瓜叶(一片) 白(一枚,并核中仁)

上同研极烂,将新汲水调服。入口立瘥,切不可饮热汤

陈皮

治伤暑急暴霍乱吐泻方。

陈皮(五钱) 藿香(五钱)

上用土澄清水二杯,煎一杯,服之立愈。

扁豆

治伤暑。

扁豆叶捣汁一碗,饮之立愈。

盐姜汤

治伤暑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身出冷汗,危在顷刻者。

食盐(一两) 生姜(五钱,切片)

同炒变色,以水一大碗煎服,吐出自愈。不可热服,好后切不可遽吃饭食,俟饿极后,方可吃稀粥。

取新汲水法(俱见《种福堂》)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挖地深三尺,取新汲水倾入坑内,搅浊,饮数瓯即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从众录》.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医学从众录》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