疠风门第五十三
叙曰∶疠风一证,古今难之,是以斯世之妄治者多也。深达疠风之奥者,洁古、东垣二人而已,余皆未有言也。今考古人之方六首,庶几乎精练之奇哉!
苦参(四两,为末) 土蝮蛇 白花蛇 乌梢蛇(头尾全者,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阴干为末) 皂角(五斤,去皮弦,以无灰酒浸一宿,取出用水熬膏)
上以苦参、蝮蛇、白花、乌梢四味为末,将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以煎汤吞下。轻者三蛇得一即效,不必全也。
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癞疹,搔痒成疮者,此方主之。
疠风者,天地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故令疮而不脓,燥而不湿。燥金之体涩,故一客于人,则营卫之行滞,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脱者,燥风伐其营卫,而表气不固也。遍身癞疹者,上气下血俱病也。诸痛属实,诸痒属虚,疠风之痒,固多有虫,而卫气之虚,不可诬也。是证也,主燥剂以疏风,则反以助邪,往往血枯而死,故求古方之润剂以主之。白花、乌梢、土蝮三蛇者,血气之属也,用血气之属以驱风,岂不油然而润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气相求,直达疠风毒舍之处,岂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洁身,则亦可以洁病。苦参之性,善于去热,则亦可以去风。昔人吞以,此方乃汗下之剂也,非营卫虚者所宜,今以更之,则黄 可以排脓补表,防风可以利气疏邪,白术可以实脾而补肌矣。
白花蛇 乌梢蛇(酒浸各一宿) 地龙(去土,各三两) (酒制) 苍术(米泔浸七日)木鳖子(去壳) 细辛 蔓荆子 白芷 赤芍药 天麻 天门冬 川芎 甘菊花 何首乌 紫参 荆芥穗 沙参 石菖蒲 胡麻(炒) 苦参 不灰木 草乌 炙甘草 白蒺藜 定风草(即天麻苗) 木贼(各一两)
上件共为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多饮为妙。
大风年深不愈,眉毛堕落,鼻梁崩坏,额颅肿破者,此方主之。
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病则气受之,气受之则上病,故眉落、鼻坏而颅破也。高巅之上,惟定风草诸物者,气味轻清,可以亲上,可以驱风,可以胜湿。乃不灰木、石菖蒲、草乌、苍术,则直可以疗湿矣。若苦参、紫参、沙参、何首乌,皆用之以解毒。当归、甘草、门冬、赤芍、胡麻,皆养血清气于驱风燥湿之队者也。地龙者,泥蟠之物,湿土所化也,故能引诸药以就湿;白花、乌梢者,奔腾之类,风动之象也,故能君诸药以驱风,此《易》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也。
泉州有客卢元钦患大风,惟鼻根未倒。属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欲进,或言肉可以治风,遂取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渐可,百日平复。盖蛇之奔腾疾走,皆风象也,故为逐风之鳞,或嫌其毒而唾之,不知医之所取者,妙在其毒也。《易》曰∶同气相求。有此蛇毒,方能就彼疠毒,如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耳。《内经》曰∶衰之以属。正是此意。
疠风眉发堕落者,取皂角刺九蒸九晒为末,每服酒下二钱。久服眉发再生,肌肤悦润,眼目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