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门第八
叙曰∶水火,人身之阴阳也。阳常有余,故火证恒多,所谓一水不胜五火是也。人能摄理其火,致其冲和,则调元之手矣。或者寒凉太过,斯又弊焉。自有五行以来,不可以无火,故知灭烬之为非。今考古方二十余首以治火,岂曰灭火云哉?
水足以济火,故狂躁烦渴火实之证,内以水饮之,外以水渍之,此既济之妙,自《大易》以来,已有之矣。
升麻(去丝根) 独活 羌活 人参(去芦) 白芍(各五钱) 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生甘草(二钱) 炙甘草(三钱)
过食冷物,抑遏少阳之火,郁于脾部者,此方主之。
少阳者,三焦与胆也。经曰∶少火生气。丹溪曰∶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是少火也,生物之本,扬之则光,遏之则灭,今为饮食填塞至阴,抑遏其上行之气,则生道几于息矣,故宜辛温之剂以举之。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干葛,皆辛温上行之物也,故用之以升少阳之气,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食物传化自无抑遏之患;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人参味甘,能补中州之气;生甘草能泻郁火于脾,从而炙之,则健脾胃而和中矣。东垣氏圣于脾胃者,其治之也,必主于升阳。俗医知降而不知升,是扑其少火也,安望其卫生耶?
黄芩 黄连 黄柏(俱酒润,等分)
三焦有火,嗌喉干燥,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方主之。
少火之火,无物不生;壮火之火,无物不耗,《内经》曰壮火食气是也。故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故曰三补。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方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丹溪曰∶虚火可补,人参、黄 之类。则虚实之辨,若天渊矣,明者幸求之证焉。
黄芩(酒炒) 栀子仁(炒黑) 薄荷(各一两)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五钱。
火郁上焦,大热面赤者,此方主之。
黄芩、栀子,味苦而无气,故泻火于中;连翘、薄荷,味薄而气薄,故清热于上;大黄、芒硝,咸寒而味浓,故诸实皆泻;用甘草者,取其性缓而恋膈也。不作汤液而作散者,取其泥膈而成功于上也。
实火可泻,宜用芩、连、栀、柏;虚火可补,宜用人参、黄 、白术、甘草,所谓温能除大热也。或者误用芩、连、栀、柏以治虚火,则火益炽。何以然哉?四件皆降下之品,降多则亡阴,阴亡则不足以济火,故令火益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