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哑门主论
风火侵肺,误服寒凉生冷,音雌者轻。
虚痨肺损音哑难治。
窦汉卿曰∶病患瘥后气短及声不出者,皆肺气不行。宜多加前胡,临服加姜汁以佐之。(《全书》)
又曰∶病后声哑不言,此肺经受刑,百无一生。
冯鲁瞻曰∶喑谓有言而无声,故经曰不能言。不能,非绝然不说之谓。凡音出于喉咙,发于舌本,因胎肥大,阻肾上行之经,肾脉入肺循喉咙系舌本,喉者肺之部,肺主声音,其人切切私语,心虽有言而人不能听,故曰喑。肺肾子母之脏,故云不必治。若大全解作不语,则为心病,以心主发声也,与子喑了不相干。若张子和有降心火之说,马玄台有补心肾之言,如果肾之脉络绝,则其病不治,岂有产后自复之理乎!故经云“胞之络脉绝”,此“绝”字当作“阻”字解也。
又曰∶经云“妇人重身,九月而喑”者,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谓人之受孕,一月肝经养胎,二月胆经养胎,三月心经养胎,四月小肠经养胎,五月脾经养胎,六月胃经养胎,七月肺经养胎,八月大肠经养胎,九月肾经养胎,十月膀胱经养胎,先阴经而后阳经,始于木终于水,以五行之相生言也。然以理推之,十二经之脉,昼夜流行无间,无日无时而不共养胎气也,必无分经养胎之理。今曰九月而喑,时至九月,儿体已长,胞宫之络系于肾经者,阻绝不通,故间有之。盖肾经之脉,上系舌本,脉道阻绝,则不能言,故十月分娩后而自能言,不必加治,治之当补心肾。
又曰∶伤寒失音之源不一。有因痰壅气闭;有因失血惊恐;有因邪热冲心,心气耗损;有因火烁阴伤,不能宣布。然咽喉音声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者,为舌喑。如舌能转运言语,而咽喉音声则无者,为喉喑。舌喑多因于心肾,喉喑多因于肺胃。
丹溪云∶干咳嗽极难治。此系火郁之甚,乃痰郁火邪在肺,上以苦桔梗开之,下用补阴降火药,不已即成痨,宜重补养。盖肺为华盖,五脏六腑火自内起,熏蒸焚灼,水涸金伤,若至久嗽声哑,是肺管破也不治。在初起者是寒包热,辛以散之。
《衍义》云∶有妇人患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如常制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又有久嗽不已,饥则胸中大痛,须视上唇有白点如粞者,此虫啮其肺也。以一味加乌梅、槟榔与服,下其虫则愈,肺虫其形如蚕,令人咳嗽声嘶也。
有嗽而声哑者,盖金实不鸣,痰火郁于中也,金破亦不鸣,肺气伤于内也,实则清之,破则补之,皆治肺之道也。又须知少阴之络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肺为之标,本虚则标弱,故声乱咽嘶舌萎,声不能前,以救本为主。亦有喉燥失音者,古方用猪脂二斤,熬油去渣,入白蜜一斤,再炼,一匙一匙挑服润之。有大声喊叫,喉破失音者,不可作火治,而用凉药,须大补八珍加甘桔、倍参 ,作伤损治。然足少阴脉挟舌本,而足太阴脉络舌旁,手少阴脉系舌本,若三脉虚则痰涎乘虚闭塞其脉道,而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三经血少不能营舌,亦令人喑,故久病失血后,及误汗下后,心家气血衰,不能鼓舌者,并用八物加减,有痰加竹沥。
清音 久嗽咳伤肺气,声音雌哑。
黄柏(蜜炙) 麦门冬(去心) 白茯苓 熟地 生地黄(各一两) 诃子 真阿胶 天门冬(盐水拌炒) 知母(各五钱) 乌梅肉(十五个) 人参(三钱) 人乳 牛乳 梨汁(各一碗,共熬稠膏)
共为细末。和膏加炼蜜捣丸如芡实大,每用一丸,仰卧噙化,日用。如改作小丸,每服一钱,诃子煎汤或萝卜汤送下。
暴失音。 公猪板油一斤,入锅先熬成油,滤去渣,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绢滤净瓷瓶内冷定成膏,不时挑一茶匙服之,其音自清。无疾人亦可常服,润肺滑肌。
无故咽喉声音不出名曰失音 橘皮五两,水三升煮一升,去渣顿服。
又方
水一盏,煎半盏,服之不过三服。
久失音哑者。
人乳 白蜜 悉尼汁 香椿汁(各四两,如无鲜香椿捣汁,即用木香椿芽为末,四两代之)
共熬成膏,冲服。
音哑。
硼砂(一两) 元明粉 诃子肉 (各二钱) (三分) 百药煎(三个)
久嗽声哑 不拘多少,童便煮服。
渴饮凉水,忽喑哑不出声。
贝母 桑白皮 麦冬(各三钱) 白茯苓 元参(各五钱) 枇杷叶(五片) 百部 紫苏叶 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三剂即声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