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野生药材家种热亟需降温

  #e# 目前,全国各地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很高。云南省供销社高级农艺师周远宽认为,野生中药材属治病、防病的特殊商品,且人工培植占用良田,药用价值会降低,因此不宜提倡家种。

  周远宽说,药材作为特殊商品,有别于干果、饲料、大棚蔬菜,它质量要求严格、需求时间急迫、用量有限额。但凡野生变家种的物种,其产品质量、生化指标、稀有元素、内含物功能强度等,除极少数产品外,一般都低于野生种。国内外药商、消费者之所以信赖天然中药材,关键在于它产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野生性、地道性,而不欢迎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冬虫夏草”之所以珍稀名贵,每千克两万多元,因为它是虫与草的有机结合,仅能产于滇藏等高海拔雪山林下,迄今为止,室内人工培植的虫草口服液功能食品或保健品,属虫草菌丝体加某些配方合成,无法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地道野生天麻(干品)每千克7000元左右,人工家种天麻每千克只有340多元;野生梅花鹿茸每千克8000多元,人工饲养的梅花鹿茸每千克只4000多元;燕窝灵芝银耳等功能食品亦大体如此。

  周远宽认为,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正逐年上升。采用人工挖掘林区野生药材苗种集中到坝区在农田栽培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人们为此尽管修了三面光水泥沟灌渠,造钢架搭棚套黑色尼龙网,却始终代替不了山区林间湿润的小气候环境。记者也曾在玉溪市看到,人工在平坝农田栽“重楼”、“石斛”等中药材,钢架套尼龙网密封,棚顶拉塑膜,隔断露水雨水,自然风力人为减弱,药材遭遇病虫害时,益虫无法捕食害虫,蜂、蝶、蝇类等昆虫亦难以入棚传播,这样就人为地破坏了物种生存的自然生态平衡,植株长势弱,种植效果差。

  周远宽说,云南高原是立体气候,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林区野生中草药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常用药材约5000多种,是天然野生药材的基因库,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居全国之首。林间苔藓、草本、灌木、藤本、乔本的根、茎、叶、花、籽入药部分是整体大林业绿色产业的重要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