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疑难杂症”

  #e#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4年第9期

  疑难杂症者,主要在疑难二字。疑:迷惑难解;难:困难、艰难。这是指辨证起来迷惑不解,治疗起来很难解决的杂症。所以一个能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一定疗效的,下愧是高明之医--上工了。

  笔者对疑难杂症,很感兴趣,但治疗起来,总是难惬人意。经常有人问我,用什么方法来对付它?回答是“一言难尽”。并非不肯讲,乃是无从说起。但言其大略,亦未为不可。

  应付疑难杂症,主要的是掌握以下四点:

  第一点,首先不要重视现象。如咳嗽的不必泥于咳嗽,失眠的不可泥于失眼,头痛的不应泥于头病……。“见痰休治痰”“出血不止血”,正是处理疑难杂证的钥匙。理由很简单,中医是治“证”而不治“病”的。例如《王旭高医案·吐血门》,治吐血基本上都非止血药,即使人们必用的炭,在39张处方中仅有13张中出现,而且许多方中仅有一味,占全部方剂中的1/3。更其是尤姓的七诊处方,没有什么直接止血的药味.真名符其实的“出血不止血”。它的形式固然如此,而其精神确是真正掌握了辨证论治。

  第二点,务在多读书。因为从历代中医古典中都可以得到灵感。仅凭你几尺枯肠,是搜索不出灵感的。治疗疑难杂症,全部依靠特殊的灵感。例如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个病号,鼻粘膜苍白,滂淀清涕一如自来水,见风遇寒即倍形严重,脉细,舌苔薄白,人亦喜暧恶寒。从脱敏汤到甚至附桂八味,治来一无效果。正困厄于江郎才尽无能之际,忆及《续名医类案·中寒》第三例病案,得到了启发、灵感,取用葶苈合去人参,药仅五剂,霍然而愈。

  第三点,必需深入明了、分析以前的治疗经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