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

  慢性肾衰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有纳呆食减、恶心呕吐及,学可归属于“上格”和“泄泻”的范畴,其中医病机为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胃衰败,湿浊中阻,以致脾胃升降失司,中医治则当调理脾胃以救后天之本。通过临床实践,兹归纳调治脾胃为如下几法;

  (1)健脾益气以调理脾胃:此法适宜于慢性肾衰患者,证属脾胃气虚,兼挟寒湿而现恶心呕吐、纳差便溏、神疲乏力等症。其辨证要点为舌淡胖润,边有齿痕,苔白腻。常用方为、。

  (2)寒热并调以调理脾胃:慢性肾衰患者常常湿浊中阻,倘若郁而化热则成湿热之证。施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之法以调理脾胃每奏良效。方如、苏叶、等。宜于慢性肾衰患者形体偏胖,素有痰热之人。临床表现有呕恶纳呆、等。药仅两味,但轻灵好用,每遇呕恶频作,药难受纳之际,以少量浓煎频频呷服,常显奇功。半夏重在辛开苦降,消痞除满,对慢性肾衰患者心下痞满,呕恶下利,因于湿热中阻者可选用之。必须指出辨识湿热,察苔黄腻;口发粘,口干不欲饮,脉滑数是为要点。

  (3)升清降浊以调理脾胃: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如此斡旋周身之气机。若湿浊中阻,必致气机升降失司。浊气不降则胃气上逆而现呕恶频繁。湿浊为阴邪,若不热化,则宜温化之。对此,我们常选用、调理气机升降,使其复常与温化湿浊并进。其辨证要点为苔白滑。清朝喻嘉言治关格之病,每以取效。通过上述方药调治脾胃以后,常常见到患者不仅消化系统诸症状减轻或消除,而且相应地可以见到血尿素氮值下降,血红蛋白上升,病情能相对稳定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