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中医辩证
以下介绍各个症状相应的辨证治疗。
健脾益气法慢性肾衰常见面浮肢肿,全身乏力,不思,恶心呕吐,,腹胀便溏,或舌质淡有齿痕,脉沉无力。以脾虚为主者,可用、、等加减治疗;脾虚湿困者用加减以运化脾湿;偏于肾气虚者,用加参芪之品。
温补脾肾法证见水湿泛滥,腹胀尿少,畏寒肢冷,面色惨白,恶心呕吐,口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胖嫩,脉沉弱者,属脾肾阳虚可用、金匮肾气汤、济生肾气汤、等淡渗利湿,温补脾肾。
滋养肝肾法证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臭,手足心热,足跟疼痛,皮肤干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者,属肝肾阴虚可用归芍、、加减以滋补肝肾,用、三甲滋阴潜阳;属肝阳上亢则用天麻平肝潜阳。
益气养阴法证见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口黏口干,饮水不多,口臭,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边有齿痕,脉沉细者,属脾肾气阴两虚用参芪地、、麦味、、等加减。
阴阳并补法证见面色惨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全身水肿,腹胀纳差,口渴而不喜多饮,或身有畏寒而手足心热,或上热下寒,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者,属阴阳两虚,临床可用济生肾气汤合、参芪桂附麦味地等加减治之。
通腑泻浊法通腑泻浊是指用大黄等泻下药口服或保留灌肠以荡涤肠胃积滞,使湿浊水毒之邪从大便而出,从而起到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其适应症较广,但一般主张早期应用,代表方有、。
化浊降逆法证见湿浊壅阻中焦,正气不得升降而见胃脘胀满,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嗳气者,属脾阳虚,湿浊寒化,可用、、人参等温化湿浊;属湿浊化热,舌苔黄腻者,用、、苏叶、、等加减,辛苦合化;属气逆较甚者,可用。
活血化瘀法有瘀血征象而见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者,可用、、、、丹参注射液等治疗。
利水逐湿法水湿潴留而见颜面及四肢浮肿,甚则周身浮肿,按之如泥,尿少尿闭,胸腹满闷,口臭,恶心呕吐,舌淡苔滑腻,脉滑者,一般用、、等加减。气(阳)虚者用、、济生肾气汤、加减。气滞用、等加减;阴虚者用加车前子、牛膝等。
熄风止痉法邪热炽盛,灼伤阴津,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见手指蠕动,神倦,甚则四肢抽搐者,用羚角、、等加减。
上述十种治法在慢性肾衰稳定阶段正确运用,可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