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风证候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线阅读中医方言书籍在线阅读

中风总论 夫风为天地浩荡之气,正顺则能生长万物,偏邪则伤害品类。人或中邪,固鲜有不致毙者,故入脏则难愈。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手脚瘫痪,涎潮昏塞,口眼?沸保?肌肤不仁,痹瘁挛僻。随其脏气,所为不同,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反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盖风性紧暴,善行数变,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晕,激人涎浮,昏人神乱,故推为百病长,圣人先此以示教,太医编集,所以首轮中风也。

论诸风之由 夫中风者,皆因阴阳不调,脏腑气偏,荣卫失度,血气错乱,喜怒过伤,饮食无度,嗜欲恣情,致于经道,或虚或塞,体虚而腠理不密。风邪之气中于人也,其状奄忽,不省人事,涎潮昏塞,舌强不能言者,可先与搐鼻,次服,此药性凉,稍壮人可与,气虚及年高人不可与服,只与后药。

卒中风筋急头眩者,可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沸保?筋挛骨痛者,可与、。中风邪气入脏,狂言恍惚,与。中风手足瘫痪,多与。中风项背拘强,牙关紧急者,可与。中风手足战掉,腰脚缓弱,可与、七宝丹。年高脚弱者,可与黄 丸。

论诸风气中 此病多生于骄贵之人,因事激挫,忿怒而不得宣泄,逆气上行,忽然仆倒,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手足拘挛。其状与中风无异,但口内无涎声,此证只是中气,不可妄投取涎,发汗等药,反生他病。但可与,分解其气,散其壅结,其气自止。连进效速,更可与。

论中风半身不遂 皆因风邪中于经络,气血行迟,机关纵缓,故手足不遂,口眼?沸保?可与七宝丹。偏风语言謇涩,可与小。偏风走注疼痛,身体麻木,可与。偏风恍惚不定,可与。偏风痰涎盛者,可与子。拘急脚弱口噤者,可与。

瘫痪手足不遂,可与。偏风筋脉挛急,可与、、、七宝丹。

论诸风骨节疼痛 皆因风气入于筋络及骨节疼痛,或攻注脚手痛,或拘挛伸屈不得者,可与乳香、追风、活络丹、、、皆可服。宜先与淋渫,次用涂之。

论风湿证候 皆因腠理虚,风与寒湿气伤之。每遇夜间,或三、四更以来,腰背倦痛,转侧不得,或身体倦痛者,为有寒湿也,与。大便秘小便多,身疼痛者,可与?X。若骨节烦疼者,可与乳香。或身体麻木,足胫弱者,可与追风、黄 丸。腰痛甚者,可与。

论诸风大便不通 皆因风邪热滞,肠胃津液干燥秘涩,可与、。不通,即与,如通即止之,不可久服。如气虚及老人,不可与,只与、、加去白青皮等分同煎。秘甚者,可与,不可与虚、老人服。

论诸风小便不通 皆因小肠积热,膀胱壅滞不利,可与、、、三和散。秘甚者,与、。

论风港脚候 皆因风湿毒瓦斯入于脚膝之间,其状或赤肿,或冷痛,或麻木不仁,或脚软而缓,或憎寒壮热作渴,筋脉拘急,可与、排风汤、小、小。

痛者,与、追风应痛丸、乳香趁痛散。脚软不能行者,与黄 丸、。小便秘涩,与、、三和散。大便秘者,与麻仁丸。秘甚者,与神功丸。冲心闷者,与三和散。抢腰痛者,可与大。不以轻重,皆用淋渫。若脚肿生疮者,。

论诸风头目昏眩 皆因痰壅上盛,可与青州。头目昏眩多痰者,可与。痰盛昏眩,可与、。心肺有热,与。痰盛项强,急与。痰多膈热者,可与。心胸不利,口苦舌干,可与透冰丹、羌活丸、。痰甚心忪浮者,可与。痰盛渴呕者,可与。

论诸风瘙痒瘾疹 皆因血气不顺,面如虫行 动。血气凝滞者,可与排风汤、、、。甚者,多服皂荚煎丸、。

论诸风头痛目晕 皆因风虚气上攻头目,可与、、、。太阳穴痛,与涂痛处。眼昏头痛者,可与、。痰热头痛者,可与。年高骨痛,牵引两眼昏暗者,可与遇仙散。

论诸风热上攻面生热疮者 可与驱、、排风汤、、、羌活丸、川芎丸、、。或如虫行,可与。

论诸风恍惚惊悸 皆因体虚受风邪,心气不足,入于心经者,与、、、辰砂。热者,牛黄

论诸风挫枕转筋 皆因气虚,项筋转侧不得,筋络不顺疼痛,与、消风散、或追风散。痰涎盛,与。

论诸风痰逆呕吐 诸风初发时,痰逆呕吐者,可与、、、。呕吐者立止,可常服。

论诸风脚膝缓弱 皆因夙虚,气血衰弱,行止无力,可与黄 丸、、。不赤不肿而痛者,可与洗风汤淋沃洗之。

破伤风证 皆因打扑伤破,风入发肿者,可与上员散,生姜自然汁调药贴患处。内损者,与。血不止者,与。

论证 皆因积热痰涎上攻咽喉,口开不得,水浆不下,与,竹管子吹入喉中。甚者,与、。

伤寒证候伤寒总论 《活人书》云?U“伤寒正名有一十六条?U伤寒、伤风、伤寒见风、伤风见寒、风湿、中湿、风温、湿温、温毒、中 、热病、温病、 病、温疟、晚发、,外证一十六条。外有六证相似?U中暑、伤痰、食积、虚劳、瘴疟、香港脚,与伤寒相似,而实非伤寒,此证人不晓,皆言即伤寒也。”若不仔细分辨证候虚实用药,则误人性命在反掌之间,不可不知也。

论伤寒得病之由 凡伤寒初得病,便不进饮食,发热一向不止,头痛或浑身痛,或自汗恶风,憎寒壮热者,乃是伤风伤寒证也。便须问病得几日,有汗无汗,恶风不恶风,或渴或不渴,或呕逆或不呕逆,小便通或不通,得几日,须用仔细审问,方可用药。伤寒证与杂病不同,若不对证,妄投药饵,罪犯非轻,误人多矣。

论伤寒伤风证候 凡伤风者,皆因脱衣感冒,被风吹霎着,则洒然骨寒毛起,恶风自汗者,乃是伤风证也。凡风吹则体自寒,恶风无汗者,是伤寒证也。

论伤寒表证 伤寒初得病一、二日。头痛身体痛,恶寒或微喘者,体虚及老人,可与、。此二药,病多日及不恶风者,不可服,并夏、秋之间,亦不可轻服。缘中暑似伤寒,若中暑人误服此二药,如抱薪救火,其害非轻,切宜审实仔细用药。少壮者,夏、秋宜用、、、、、神?X散之类可服也。初得病一、二日,头痛发热,身体痛,恶寒无汗者,可与葱、、金沸草散、。初得病一、二日或三日,自汗头痛,恶风或呕者,可与、、、、人参轻骨散、和、神?X散之类皆可用。若发汗后热已退了,可与和气药、。

论伤寒重证 病患四、五日至六、七日,不恶风寒,及发热烦渴呕逆,手掌中及腋下微有汗出,大便不通,小便赤,得三、四日,腹中满,微喘,狂言谵语者,切不可妄投热药,只可与一贴,先进一服。如人行十余里未通,候半日久,可又进一服,以大便通出燥粪则愈,此里证也。烦渴者,与。或手足冷,吐泻,不可与小,只服参苓白?X散、之属。如调理通后,恐虚、老人须用平补药,可与、、参苓白?X散。

论和解证候 伤寒伤风,往来寒热,胸胁间痛,干呕及大便秘者,可用一贴,病重者再服半贴方效。或言渴者,或小便涩,兼服五苓散。伤风四、五日,身发热,恶寒项强,而手足温,及大便不通者,多用小、、之类。妇人伤寒三、五日至七、八日,月经当行,或经水才去,作寒热,忽然谵语,如见鬼神状,日可夜甚,此乃热入血室也,用等分,加服。如不退,用小柴胡汤,兼入生地黄捶碎煎。伤寒阳证呕逆发热,兼参苓白?X散、辈,乃和解证也。

论伤寒阳证 伤寒阳证,面赤作热发渴,至五、六日不止,或服热药过多,热甚发狂烦躁,或泻赤汁脓血者,可服三、、。或大便秘结,与小柴胡汤之类。

论伤寒阴证 伤寒三、二日,五、七日,身体疼痛不可转侧,自汗四肢厥冷,泻而不渴,或吐逆泄泻,脐腹痛,或有咽喉痛者,可与、。

四肢冷甚,腹痛气急者,与,多加,及并服。更重者,用法炼、、之类,随轻重而用之。

泻止四肢暖,有寒热,却用、、之类,微汗则解,不然则毒瓦斯再复,便难治也。

论伤寒阴阳二证 有阴厥,有阳厥,最宜仔细审问。伤寒阳证,热气深则反厥,若只认四肢厥冷,便投热药,此害人性命在顷刻间。发药者极用仔细审问,如是自疑,宁不发药,教他更请医者看视,不可乱发药也。

论伤寒阴厥证 若初得病,四肢厥冷,身上起粟,大便不调,或泻或呕,此寒厥也,可与、之类。

论伤寒阳厥证 若初得病,身便热,头痛,大便不通。至六、七日,渴甚狂言,揭衣被,不定迭,脚手厥冷。此乃热极而发厥冷,必竟少时又却温热,切不可便投热药,且与小柴胡汤之类。

昔有国医孙用和一法探之,须仔细察审外证,方可用药。凡伤寒四肢厥冷,当察问病之因,若证不明,未辨阴阳者,且与加甘草再和匀,作服,探之。若是阴厥,则服药了,形静不热,定迭,当渐加前件理中汤等。若是服四顺理中丸了,如烦论伤寒潮热 伤寒五、七日至十日以上,早晨稍惺惺,至申、酉前后发热不恶寒,微有汗,大便不通三、二日,或谵语而渴者,与小柴胡汤三、五服,重者五、七服,以大便微利,热须退。有渴者,可与五苓散。犹有烦躁及热未退者,宜加,或与秦艽调理也。

伤寒头痛 伤寒虽退,而头痛不止者,诸阳所聚,热毒瓦斯上攻,头痛不止者,可与、、白龙丸、川芎丸之类。

论伤寒发渴 伤寒至五、七日,渴甚,或发热不恶寒,大便如常,小便赤,是胃中虚躁,可与五苓散,甚者与。发热渴者,与柴胡汤,仍加栝蒌煎。

论伤寒呕逆 伤寒呕逆有三证?U胃中有寒而呕逆者,可与参苓白?X散、五苓散、四;胃中亦有热,或发渴口干,或小便赤涩,与小柴胡汤或五苓散,其小柴胡汤极止热呕,或少气吐逆者,用立效。

论伤寒吐逆 伤寒吐逆者,胃寒。吐而身冷,或服冷药太多,而不渴,大便如常,或自利,或吐蛔虫者,此胃中寒也,可与、参苓白?X散、四君子汤、理中丸、、嘉禾散。

论伤寒发喘 伤寒喘急者,皆因风寒,邪乘于肺,经气上盛发喘,可与、、、、养肺丸或润金散、款肺皆可服也。

论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者,由寒邪乘虚入于肺经,或饮水过多,停饮咳嗽微喘,发热而渴青胡论伤寒吐血发衄 伤寒五、七日,发鼻衄或吐血者,热盛气壅则衄血或吐血,切不可妄投热药,可与、,煎或茅花汁冷送下,甚者可与。如渴,兼服五苓散、加真蒲黄煎服。

论伤寒咽喉疼痛 伤寒咽喉痛,皆因内热气秘,阳毒上熏,则咽喉痛。痰盛者,可与。甚者,可与四顺饮、、皆可服之。

论伤寒腹痛 伤寒有热腹痛者,三、四日大便不通,绕脐腹痛,或发热不恶寒,或渴者,此乃胃中有燥粪,故发痛也。切不可用热药,且如、理中汤及诸推积性热药,皆不可用,误人性命。只可与小柴胡汤加芍药少许同煎,一、二服如未效,可至三、四服,取大便通为度。伤寒腹痛有寒证,因服冷药过多,大便自利,腹中痛,手足冷者,可与理中丸,甚者与、理中汤。未效,用多加甘草煎,用诸热药即止。气虚及老人伤寒后腹痛,大便如常,无热,只是腹痛者,与,多服取效。

论伤寒大小便秘 伤寒大便秘者,可与麻仁丸。未通者,与神功丸、三黄丸。有热者,与。后以参苓白?X散、嘉禾散补之。小便秘结者,与五苓散、导、皆可与之。

论伤寒后自汗 伤寒后自汗者,可服、,兼嘉禾散、黄耆人参煎服,又加小麦同煎。

论伤寒后自利 伤寒后腹痛,大便自利,手足冷者,可服理中丸之类,见腹痛条内。

论伤寒后黄胆 伤寒眼睛及遍身发黄胆,小便不利,或头上汗出者,可与五苓散。以山茵陈山栀子各少许,锉碎,二钱,煎汤调,多服效。

论伤寒后腹满 伤寒后腹满者,不思饮食,或食后不消化,腹胁胀满者,可与、、、思食丸、参苓白?X散。甚者,与,兼嘉禾散、四君子汤、、、,看虚实用之。

论伤寒后患痢 伤寒后患痢,多是热证,或下纯脓,或下纯血,可与、。血多者,与、兼服。

论伤寒中湿证 伤寒一身尽痛,转侧不得,骨节烦疼,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额上汗出,此中湿气也,可多服五苓散利小便,次用?X附汤兼服之。

论伤寒后调理 伤寒本无补法,不可用太温药补之。若补甚,则再发热。但可用微温药调理,只可与参苓白?X散。虚弱、老人,用嘉禾散之类调理。

论伤暑证候 夏月伤暑,亦云伏暑,谓其人从热中来,便从凉处坐卧,不知被外凉冷之气闭,暑热气伏在腠理中,不能发泄,故曰伏暑。其证自汗恶寒,或背恶寒而渴,或面垢如未洗面人,或板齿燥,当门二齿干,是伏暑也。呕逆而渴者,及卧不及席,也是伤暑也,可与五苓散、桂花丸、、。发热甚者,可与、竹叶汤、、小柴胡汤冷服,立效。

论伤暑吐泻 中暑呕吐,发热闷乱,或霍乱吐泻,可与、五苓散、、香薷散之类。

论停痰证候 有痰在胸膈之间,亦能憎寒壮热,恶风自汗,咽喉不利,只是头不痛,身体不疼者,可与金沸草散、、辰砂、倍?X丸之类皆可与。

论伤食证候 病有头痛发热恶寒,或腹满吐逆,身体不痛,只是四肢倦怠,其证非伤寒也。此是伤食,在肠胃之间,可与、、蓬煎丸、嘉禾散、思食丸,诸伤食药皆可服。气虚、老人,可服五积散,吞下青、之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