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疮

《寿世保元》在线阅读中医综合书籍在线阅读

夫疠疮者。一名杨梅疮。因形相似。乃气受之。故坚实凸起。又名棉花疮。血受之。其形扁拓而溃。又名果子疮。亦类其象。而俗呼之也。北又曰天泡疮。皆一名。异而实同源。治疗当别。自致者重。传染者轻。盖自致者。必因淫欲太妄。以致阴处起火。及纵口恣味。三焦皆热。精竭血结。遗滞诸经而成者也。俗传以母猪犬羊肉鸡鲤毒物发出。谓毒尽。殊不知在火上添油矣。又有怕露出而求速效者。过服。则伤五内胃气。毒益陷伏。以熏脐。致使出不能出。收不能收。廷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枯似白。及后筋骨疼痛。风块恶候。皆未获良治而然也。凡遇此患。托里。外用频频洗浴。大效。

(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川芎 生地黄 连翘 黄芩 防风(各一钱) (酒炒二钱) 荆芥穗(七分) 苦参(酒炒) 羌活 薏苡仁(各一钱) 皂角子(十个) 防己(一钱)木瓜(五分) 生甘草(二分) 土茯苓(一两湿者四两)

上锉。水二碗。煎至一碗。温下。渣再煎服。虚弱人。加人参一钱。自生者。加黄柏一钱。牛膝一钱。独活一钱。宜服二十帖。每帖煎三次。一日服一帖。

千里

青木香 黄连 黄柏荆芥 防风 苦参 蛇床子 羌活 升麻 麻黄甘草(各五钱) 鸡肠草(焙) 冬青叶(焙)

上作一剂。用布包。水煮。于无风处。服此煎药。即以此汤浴洗。凉了又加热。药汤煮热者实洗。微汗拭干。十日后不必频洗。其药渣并入。煎药渣再洗。鸡肠草一名千里光明草。又名九里明。俗名藤枯卖。其叶梢尖而歧。开花白色。处处有之。

一治杨梅疮初起。先服十余剂。后服此收功。永无后患。

云莱弟验。

雄黄 朱砂 乳香 没药 当归 白芷 丁香 槐角(各一钱) 轻粉(用花椒一钱煎水调蒸八分)

上为细末。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土下。

一治杨梅疮。先服防风。加紫草一两同煎服。后服此良。十九服验。

白藓皮(二两) 皂角子(一百二十个) 防风(二两) 细辛(一两三钱) 川乌(一两) 草乌(二个) 罂粟壳(四两)

上锉十剂。每一剂。用土茯苓一斤。猪肉半两。同煎服。

一治杨梅疮。黄左川传。

连翘(四两) 金银花(四两) 牙皂(二两) 杏仁(二十四个) 蝉蜕(二十一个) 肥珠子(三十一个) 冷饭团(一斤)

上俱锉。用酒拌炒。作十帖。水煎服。

一治杨梅疮毒。黄仰溪传。

银花(一两五钱) 青藤 归尾 皂角刺 五加皮 白藓皮(各二两)

上锉。分作十二剂。每剂用土茯苓十二两。水煎服。先服通圣散。

一治杨梅疮。南塘侄验。

汉防己(七钱) 槐花(二钱) 五倍子(四钱)

上三味为末。用土茯苓半斤研烂。猪肉半斤切碎。共作一服。用酒煮熟。连渣并肉通服一治杨梅疮良方。胡云斋传。

归尾 牛膝 黄芩 大黄(各一两三钱) 木瓜(一两) 金银花(二两二钱) 皂角刺(八钱) 蝉蜕(五钱) 土茯苓(二钱)

上锉。分作十帖。每帖用红枣白果、皂角子各十枚。葱白三根。水煎。临晚服。忌绿豆

一治天泡疮神方。用铁锈钉。酽醋磨浓。搽疮上立已。

一论凡人患杨梅、天泡、棉花等疮。致成一切难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

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遍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遍身起皮发靥。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瘫白瘫鹅掌风癣。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 疮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神效。

通仙五宝汤

(三分) 大朱砂 琥珀 珍珠(各一分五厘)

上为细末。用白飞面炒三分。共一钱二分。分作十二帖。每一日一帖。用一分。用土茯苓一斤。水煎十二碗。每清晨用半碗。和服。共十二碗。一日俱要吃尽。不可别用茶汤。一日一服。有不尽剂而愈者。有终剂而愈者。如病重未愈。须再服一料。忌鸡鹅鱼牛羊发物及房劳一忌杨梅风块。作肿作痛。及疽瘰 毒。并一切无名肿毒。

草乌(四两) 南星 半夏 大黄(各二两) 五倍子(三两同绿豆五两共炒焦) 干姜(五钱) 姜黄(一两) 黄柏(一两)

上为细末。共和匀。用葱汁米醋调。贴患上。时常以葱醋润之。毋令干燥。其膏一日又取下。加些新的。复研再贴。以消为度。

一杨梅疮愈后遗癣毒。一层一层顽皮。痒不可当。

牛油 地沥青 香油 黄蜡(各一两熔化待温入后三味) 银朱(一钱五分) 宫粉(一钱)麝香(五分)

上为末。入内和匀。先将火烤癣令痒。抓破擦上药。再烤再擦如神。

一治杨梅疮。不论远近。先服。十数剂后。服此丸收功。神效。

轻粉 孩儿茶 糯米芝麻(各一钱)

上共捣为丸。作一百个。每早。茶下十丸。忌荤盐。

一治杨梅疮。

雄黄(二钱) 真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尖三十个)

上研为细末。入杏仁。再研如泥。用雄猪胆汁调搽疮。要先洗净。拭干搽药。二三日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寿世保元》.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寿世保元》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