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杂症论
夫小儿初出腹。骨气未敛。肌肉未成。犹尚是血。血凝则坚而成肌肉也。书云。如水上之泡草头之露。夫初生一腊之内。天地八风之邪。岂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投。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扑。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元。而降生之后。故有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炙囟之不得法。或绑抱惊恐。乳哺寒温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病而起。
此亦难治疗。良可哀悯。小儿杂病诸方。悉陈于后。
胎热 胎寒 胎肥 胎怯 胎黄 胎惊 锁肚 不乳 脐风 撮口噤风 客忤 不尿夜啼中恶 天吊 鹅口 口疮 重舌 木舌 弄舌 牙疳 吃泥土 丹毒 赤游 喉痹 乳蛾眼疾 耳疾 鼻疮 头疮 脐疮 虫痛 尾骨痛 阴肿 疝气 盘肠 气痛 脱肛 遗尿尿浊 便血 下淋 吐血 衄血 小便闭 大便闭 水肿 黄胆 汗症 解颅 鹤节行迟 语迟 齿迟 诸迟 龟胸 龟背 滞颐 囟陷 囟填 手拳 脚拳 痘疮 疹
一论胎肥。小儿生下。肥肉浓。遍身血色红。盈月以后。渐渐羸瘦。目白。晴粉红色。
五心烦热。大便难。时时生涎。当浴体。更别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
一论锁肚者。由肚中受热毒壅盛。大小便闭而不通。结于肛门。腹胀欲绝。急令妇人以温水先漱了口。吸咂于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
须臾自通。不尔无生意。若有此症。知此可得再生。
一论脐风。多因断脐为风湿所乘。或者胎元有热毒。则儿下胎时。视其脐必硬直。定有脐风。必自脐发出青筋一道行至肚。却生两岔。行至心者必死。于青筋初发。急用灯心蘸香油用灯于青筋头。并岔行尽处燎之。以截住不致攻心。更以艾灸中脘三壮。内服万亿丸二三粒以泄其胎毒也。
一治小儿脐风撮口。用完全生葱捣汁。用直三个。研末调涂母乳头上。令儿吮之。
或用乳调蚕末灌之。儿口即开。
一治脐风摄口。用田螺捣烂。入麝香一分再捣。涂脐上立效。
经验五通膏 治小儿脐风摄口。
上共研烂。搭脐四围如指浓。抱住。候一二时。有屁下泄而愈。
一治脐风。用蛴螬一条。将尾发两根剪断。自然出水。滴入脐内。少顷即愈。其虫则在多年墙孔内。人家水缸底亦有。
一秘方 治脐风撮口。
一小儿犯撮口风、荷包风、鹅口风、脐风等项。并牙龈边生白点。名为马牙。作痛。啼哭不乳。即看口内坚硬之处。或牙龈边白点。将针挑破出血。用好墨调。以手指调过。再用其母油发蘸墨。遍口擦之。仍用青绢蘸新汲井水展口即。
一论小儿客忤者。初生之时。因别房异户。外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及家人或乘马行。得马汗气息。或衣染秽暴之气。未盥洗易衣。便向儿侧。皆令忤也。
一论小儿初生不尿者。皆因在胎之时。母食糟腌煎炙等毒物。热气流入胎中。儿因饮血是以生下肚腹膨胀肾肿。如觉脐四傍有青黑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有青黑色不饮乳者。服葱白切作四散。用乳汁半小盏。同煎片时。分作四次服即通。不饮乳者。服之即饮。
一论牙疳者。阳明之热也。小儿齿肿流涎。腮肿走马牙疳等症。
清胃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汤泡各七分) 干葛 防风(去芦) 黄连(酒炒) 生甘草(各五分) 软石膏(煨一钱) 白术(七分) 白芷(三分)
上锉。水煎热服。能漱口。即含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一治小儿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用妇人溺桶白垢。火 一钱许。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效。
治走马牙疳。
上药共为细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内。将药末掺入患处。
一论小儿走马牙疳。牙根臭烂。侵蚀唇鼻。先用洗皮令血出。涂之。亦理身上肥疮。但是疳疮。用之立效。
玉蟾散
蚵 。即虾蟆不鸣不跳者是。用黄泥裹。火 焦。二钱半。青黛二钱。麝香少许。黄连二钱半。
上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抹之。
一论小儿头生肥疮。或多生虱子。搔痒成疮。脓水出不止。
细茶(一钱口嚼烂) 水银(入茶内研一钱) 牙皂 花椒(各二钱)
为末。香油调搽。
一小儿疮痛。经年不瘥者。
白矾(五钱) 胡粉(一两) 水银(一两)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一两) 大黄(一两半)苦参(一两半) 松脂(一两) 蛇床子(十八粒)
上为细末。以腊月猪脂和研水银。不时敷之。
一小儿头疮胎毒。诸风热恶疮痘疮。
黄柏 黄连 白芷 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调。稀稠得所。涂开在碗内。覆架两砖上。中空处。灼艾烟熏蒸。
以黑干为度。仍取前药。再研为末。清油调涂。如有虫。则用前油调。搽之立效。
一小儿头生秃疮。用酒拌。除大黄另用酒炒。共为末。再以酒拌焙干。每服一钱水调服。外用白炭烧红。淬入水中。乘热洗之。更用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之。
一论小儿虫积痛。凡腹痛。口中出清水者。虫积也。
追虫散
作一剂。水煎。食远服。
使君散
使君子(去壳一钱) 槟榔(一钱) 雄黄(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苦楝根皮煎汤调下。
一治小儿虫积腹痛。用巴豆一枚。去壳捶去油。以朱砂一粒同研匀。用鸡子一个开顶。
微去白。入药在内调匀。仍将纸糊口。用杆圈坐于锅内。水煮熟。令儿食之。或以茶清送下。
即打下所积虫。极效。
一治小儿吐蛔虫。
蛔虫退场门有三般。口鼻中来大不堪。如有白虫兼黑色。纵服病难安。
苦楝根皮(二钱)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女子肚大腹胀。虫积瘦弱。用马慈一名地梨。食之。打下虫来。肚胀立消。
一治小儿冬月吐蛔虫。多是胃寒胃虚所致。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各二钱) 丁香(两粒)
每服三钱。水煎服。
一论小儿盘肠气痛。则腰曲干啼。额上有汗。是小儿为冷气所搏而然也。其口闭脚冷。
或大便青色不实。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迟。感受风冷而致也。急用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熨脐腹间良久。尿且涌出。其痛自止。
治盘肠气痛。
乳香 没药(各等分)
共为细末。以木香煎汤调服。
一论小儿脱肛。皆因久患泻痢所致。大肠头自粪门出而不收是也。用葱汤熏洗令软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而频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汤洗之亦可。
又方。以鳖头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一云以此物烧烟熏之。久久自收。
又以陈壁土用汤泡之。先熏后洗。亦效。
提气散(方见脱肛) 治小儿肛门脱下。极效。
一论便血者。热传心肺也。凡初生婴儿。七日之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气热甚之所致也。因母食酒曲炙爆热毒等物。流入心肺。儿在胎内受之。热毒亦传于心肺。且女子热入于心。故小便有血。男子热入肺。故大便有血。治法。用生地黄取自然汁。入蜜少许。和匀温服。男女皆效。
一方用、油发烧灰。各一钱为末。生。或米饮、乳汁调服。
一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欲死。急令人以温水漱口净。口吸咂小儿前后心。并脐下。
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红赤为度。须臾自通。不然则无生意。
一论小儿小便不通者。膀胱火盛也。
小便闭涩不堪言。为用儿茶末一钱。 蓄煎汤来送下。霎时溲便涌如泉。
一治小便不通。腹胀欲死。野地蒺藜子。不拘多少。焙黄色为末温酒服。立通。
又方。用火麻仁烧灰。酒调服。
一论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毒也。小儿风与热滞。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没药大黄 枳壳(炒) 桔梗(各二钱)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
上锉。每二钱。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新生小儿两三日不大小便。用葱汁、人乳各半调匀。抹在口中。同乳带下即通。
一掩脐法。治小儿大小便不通。取连根葱白一茎。生姜一块。淡豆豉二十粒。盐一小匙同研烂捏作饼子。贴于脐中。烘热贴之。用绢帛托之。良久气透目通。不通再易一饼。
六七月间。寻牛粪中有蜣螂。不拘多少。用线穿起。阴干收贮。用时取一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为细末。新汲水调服。
一论小儿齿迟者。肾不足也。
芎 散
川芎 干山药 当归 白芍(炒)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食后服。将此干药末擦牙龈。即生。
一论囟填者。囟门肿也。脾主肌肉。乳食不常。饥饱无度。或热或寒。乘于脾家。致脏与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发短黄自汗是也。若寒气上冲则牵硬热气上冲则柔软。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剂量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