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风
论曰心中风之状。多汗恶风、焦躁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快。诊在口。其色赤。夫心受风。风盛则生热。热盛则汗不止。心之液为汗故也。汗多则腠理疏。疏则真邪相搏。是以恶风。又心恶热。热极则唇焦内躁多怒。心之声为言。病甚则言不快。心气通于舌故也。
又其证胸背拘急。不可倾侧。面赤头痛。 发热。不能安卧。以心主血。其风日久。随营卫行。内外相搏。蕴积而然也。
治因于惊。邪风入心包。或加胸背闷痛。惊怖小腹微痛。寒热心烦闷。色变青黄赤白。
兼治虚劳惊惧风邪诸疾。方
人参 甘草(炙)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独活(去芦头) (切焙) 芎石膏桂(去粗皮各黑心一两) 赤芍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镇养心神。擒截诸风。和流营卫。滋润筋络。开通关膈。肥密表腠。方
丹砂(半两) 天麻(一两) 半夏(汤煮软焙干) 天南星(各半两) 蝎梢(一分炒) 白(半两) 白(半两炒) 牛黄(半两研入) 硼砂(一分研入) 麝香(一分研入)
上一十味。同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下。不计时候。
治心中风忽忽惊悸。言语不利。短气烦闷。口苦舌强。方
牛黄(研一分) 银屑(一分半别入水银少许同研) 丹参(炙) 麦门冬(去心焙) 远志((去木) 蜀各一两) 干姜(炮一
上一十八味。将一十五味捣罗为末。与别研三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后煎人参下。日二夜一。
治心中风。惊恐愁忧。烦躁错乱。若风邪流入五脏。则往来烦闷悲啼。吸吸短气。发时恍惚喜卧。或心中涎涌。或怒起颠倒。手足厥冷。饮食呕逆。芎 丸方
芎 龙骨 白茯苓(去黑皮) 紫石英(捣研) 防风(去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参桂(去粗皮)(炮裂去皮脐) 菖蒲(九节(汤浸焙炒各三分) 禹余粮( 醋
上二十二味。将一十九味。捣罗为末。与别研三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热水下。食后临卧各一服。
治心中风发动不知。渐成癫痫。惊悸恍惚。定神方
琥珀(捣研) 真珠(捣研末) 牛黄(研) 铁粉(研) 天竺黄(捣研) 龙齿(研各一两) 腻粉(研) 犀角(镑) 甘草(炙锉) 露蜂房(微炙) 龙胆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 丹砂(母(焙) 天门冬(去心焙)分) 干蝎(酒炒一两半) 麝香(研同研断星)
上二十八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八研者同研令断星。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煎甜下。日二夜一。
治心中风精神冒闷。语声错误。恍惚多惊。乌犀散方
乌犀角(镑二两) 丹砂(研) 独活(去芦头) 丹参 远志(去心) 人参 海荆子(炒各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半)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酒调下。日三。
治心中风恍惚惊悸。安神志化痰涎。人参方
人参 丹砂(研各二两) 紫石英(研) 白石英(研) 龙齿(研) 细辛(去皮叶)赤箭脑(研各一分) 白茯苓(去黑皮三两) 犀(研半分)
上一十七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小鸡头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不拘时。
治心中风精神不宁。压惊镇心化涎。安神定志牛方
牛黄(研) 龙脑(研) 白僵蚕(炒) 干蝎(炒) 白附子(炮) 天南星(牛胆渍者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炒黄) 丹砂(研各二两)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 天麻(酒浸焙) 雄黄
上一十四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下。食后临卧服。
治心中风恍惚忪悸。言语不正。金薄方
金薄(三十片研) 琥珀(研) 丹砂(研) 真珠(研)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参 犀角(镑)(研六钱) 安息香
上一十五味。各捣研为末、和匀。酒煮并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食后化下。
治心中风邪。神志不宁。虚热潮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