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目头面口齿鼻舌唇耳
川芎(洗) 甘菊 细辛(去叶) 白术 白芷(各一分不见火)
上细末,如黍米大,夜卧纳二丸目中,一时辰换一丸。
荀牧仲顷年尝谓予曰∶有一人视一物为两,医者作肝气有余,故见一为二,教服,皆之虚
中者。王检正希皋,昔患鼻额间痛,或麻痹不仁,如是者数年。忽一日连口唇颊车发际
阳明经
皆不上等犀角(镑,一两一分) 真川升麻(一两) 防风(去钗股) 羌活(去芦,各三分) 白芷(不见火)
黄芩(去皮) 川芎(洗) 白(炮,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食后临卧,日三四服。
足阳明胃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胃之中,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
为主,解
至额颅。
。稍通医者自能晓。
治鼻塞清涕出,脑冷所致。
通草 辛夷(各半两) 细辛(去叶) 甘遂 芎 桂心(不见火) 附子(各一两,炮,去皮脐)
上细末,蜜丸绵裹纳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如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
此《》也,治脑冷所致。此疾亦有脑热者,亦有肺寒者。《素问》云∶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又曰∶泣涕者脑也,脑渗为涕。又曰∶肺之液为涕。其来各有由矣,当审详之。鼻渊者,浊涕下不止,清浊亦自异。
升麻(一两一分) 黄连(三分去须)
上细末,绵裹含汁咽。
治口干烦躁生津液,不思食。
黄 (蜜炙) 熟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干,秤) 白芍药 五味子(拣) 麦门冬(各三分,水 去心) 白茯苓(一分,去皮) 甘草(炙,半两)
上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枣乌梅同煎,去滓。
万病散,一名。此药凡病皆治,若诸风疾,生疮肿,疥癣,宣转三五行自愈。脏腑积攻
服永
肛者
服,
药,
轻目
人久
食。
黄 (蜜炙) 木通(去粗皮,锉) 桑白皮(净洗,蜜炙黄) 陈橘皮(净洗) 吴白术(五物,各一两
(五两
上每服用黄 散二钱,牵牛子末二钱,拌合令匀。候天色晴明,三更初,以生姜一块拍碎,水一盏煎汤,先用小盏子调药顿服,后更以送下。至平明时快宣转三两行,若有蛊脓下多,不妨。应脏腑百病诸风冷滞,悉皆出尽。宜后一日内吃白粥且补。
,解毒。治及急喉痹,或然倒仆,失音不语,或牙关紧急,不省人事雄黄(水飞,一分) 郁金(一分) 巴豆(去皮、膜、心、油,二七粒)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用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立便苏醒,未吐再服。
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即以刀尺铁匙斡开口灌之,但药下喉咙,无有不活。吐泻些小无妨。又治上膈壅热,痰涎不利,咽喉肿痛,赤眼痈肿。一切毒热,并宜服之。如小儿患喉咽赤肿,及惊热痰涎壅塞,服二丸或,量儿大小加减。
《普济本事方》相关章节:
- ……
- 肾脏风及足膝腰腿香港脚
- 卷外
- 卷第五
- 肠风泻血痔漏脏毒
- 衄血劳瘵吐血咯血
- 眼目头面口齿鼻舌唇耳(当前内容)
- 卷外
- 卷第六
- 诸嗽虚汗消渴
- 金疮痈疽打扑诸疮破伤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