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中医治疗

  酒渣鼻是一种好发于颜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损害为弥漫性皮肤潮红,伴有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病因尚不清楚。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神经因素、病灶感染、嗜酒、过食辛辣、冷热刺激等均可使颜面血管运动神经失调,致使毛细血管长期扩张而促发本病,有人证实毛囊虫的寄生可出现酒渣鼻样症状。可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鼻赘期。

  中医称为“赤鼻”,认为是饮食不节、胃火熏肺,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

  中医治疗

  1.内服药 可分为以下三型辨证论治:

  (1)肺胃积热型(多见于红斑期):治则,宜清肺胃积热、凉血活血。方用枇杷、加减。枇杷叶15 g、桑皮15g、15g、生石膏30g.菊花15g、地骨皮1Og、赤芍15g、归尾15g、 10g

  (2)血热炽成,气血瘀滞(丘疹脓疱期):治则,凉血解毒,瘀,方用五味后凉血加减。15g、 生地15g、 赤芍15g、 丹皮10g、 川芎lO g、 公英15g、地丁15g、 野菊花30g、 连翘15g、 桃仁10g、 红花lOg、 白芷lOg。

  (3)血瘀凝结(相当于鼻赘期):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大黄蔗加减。大黄IOg、蔗虫IOg、 桃仁lOg、红花IOg、 甘草lOg、丹参12g、生牡蛎30g,贝母lOg、夏桔球30g.公英lOg.生地15g。

  2,外用药 适用于红斑及丘疹脓疱期。外用(硫磺、大黄各半,清水调擦)鼻赘期可用脱色拔膏贴敷。

  3.针刺疗法 病区用75%酒精消毒后,用l寸毫针点刺典型皮损处,以微出血为度,刺点的密度为每平方厘米20个左右,刺后用消毒干棉球拭擦,酒精消毒,不包扎。再针刺印堂、迎香(双),留针30 min,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7d,一般2-4个疗程。病程在2年内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