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痤疮
体针:局部取穴和循经远端取穴。前者有散刺法(在粉刺、结节、脓疱、囊肿等边缘取穴,针尖向其根部刺)及围刺法(以皮损集中处为中心);后者多取曲池、足三里、肺俞、血海等穴,亦有用梅花针者,按针法操作规范进行针刺。
穴位注射:①水针:即用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等注人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和腧穴)。②自血穴位注射法: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注入大椎、肺俞、曲池、足三里等穴(根据病情选穴)。具体操作方法见各验方中的方法。
火针:分局部取穴法和循经取穴法。前者可泻热解毒,使皮损迅速消退;后者多取背部腧穴,如大椎、肺俞、膈俞、胃,多可清泻肺热、血热,健脾利湿等,以控制痤疮复发,二合用,达标本兼顾顾之目的。尤对囊肿性痤疮,可选用火针治疗。其方法为:穴位常规消毒,将三棱针的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点刺各穴,一般隔日1次。
灸法:点燃艾条,对准面部皮损部位施雀啄灸,距皮肤1—2cm,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此法可收到以热引热,引内郁火透达肌表之作用,有“火郁发之”之义。常配合针刺疗法,一般隔日1次。亦可单用艾条温和灸关元、足三里等穴。
刺络拔罐:常选大椎、膈俞或至阳等穴,以火针迅速刺人5-7点, 即刻拔罐,使其出血。每周3次(具体操作见验方)。此法具有泻热化湿解毒、凉血化瘀等作用。
挑刺法:在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旁开5分至3寸的范围,找到类似丘疹,稍突起于皮肤,针帽大小,呈灰白色、棕色,压之不退色的反应点,即是挑刺点。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固定施术部位的两侧,右手持三棱针,挑破表皮,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的部分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酒精棉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每次挑1-2个反应点,5-7天挑治1次。亦有选取大椎、肺俞、颈夹脊、胸夹脊穴,用针挑姜炙者。
穴位埋线:将羊肠线埋入腧穴(具体操作见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