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清胃汤

  桃李主治,舌咽神经痛、牙龈炎、冠周炎、髓齿、溃疡性口腔炎等,病位均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辨证属于胃火血热者,症见患处疼痛,头面红肿,口气秽臭,甚者唇舌颊腮肿痛、溃烂、出血,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滑数。

  组成 鲜桃树根皮30克,鲜李树根皮30克,尾10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牡丹皮10克,8克,升麻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

  功效 清热凉血,解痉止痛。

  主治 舌咽神经痛、牙龈炎、冠周炎、髓齿、溃疡性口腔炎等,病位均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辨证属于胃火血热者,症见患处疼痛,头面红肿,口气秽臭,甚者唇舌颊腮肿痛、溃烂、出血,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数或滑数。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份上、下午各服1次,一般3~5天获效。忌食辛辣煎炒、温燥之物。

  方解 本方以金元医家李东垣《兰室秘藏》之为基础,原方清胃泄火、凉血止痛,主治胃有积热、阳明邪火所致的头面牙痛口臭牙宣,龈肿舌烂等症。方用黄连泻火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清热解毒,引诸药入阳明,以收清胃火,祛血热之效。桃树根皮功能利水解毒杀虫,常用于胃火血热所致之水肿,疮、心腹疼痛;李根白皮为《金匮要略》之君药,功能清火降逆止痛。民间常用二者治疗颜面、口腮、唇舌、牙齿等由火旺血热引发的痛证。二味根皮采用鲜者,意在保持植物原汁,性润而药效更佳。配伍白芍甘草,除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作用外,尚能调和诸药,防止苦寒太过伤阴。故本方集、之功效,重加新鲜桃树、李树根皮,共奏清热凉血,解痉止痛之功。

  加减 疼痛如刺,剧烈难忍者,加、全蝎(研末吞服);患处红肿或糜烂者,加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有出血者加白茅根灯心草;口干舌燥,尿黄便秘者,加大黄、(冲服);心烦潮热者加莲子心玄参麦冬;神疲体倦者,另用西洋参黄精枸杞早晚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