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
毒理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但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遇蚕豆中某种因子,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
临床表现
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诊断
1.有进食青蚕豆或吸入蚕豆花粉史。
2.临床特点①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②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③实验检查: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正常人还原率>75%(比色法),蚕豆病患者mhb还原率31%~74%(杂合子遗传者),还原率<30%(纯合子型);血中含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兹小体)可高于5%以上(正常为0~0.28%)。
急救处理
1.人工催吐。
2.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25%硫酸镁口服导泻。
4.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5.必要时换血或输入鲜血。
6.碱化尿液,适当予静脉补液和使用利尿剂,积极防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7.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