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症状(中医)

  本病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为特征。按病程长短可划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均属于中医学中“水肿”的范围。其中急性的属“阳水”,慢性的属“阴水”。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五类证型。

  风水泛滥证 水肿先从眼睑开始,继则四肢、胸背、腹部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水肿以头面部,尤为明显,皮肤光亮,按之凹陷,较易恢复,小便短少。偏于风寒者,兼有恶寒发热咳嗽气喘,或口渴,便干,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兼有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气促,口渴,便于,尿少赤涩,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多见于急性肾炎的初期)。治宜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湿热蕴结证 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肿势多剧,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烦热口渴,胸脘腹胀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多见于急性肾炎)。治宜清利湿热。

  水湿浸渍证 全身水肿,下肢尤为明显,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而混浊,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肢体困倦,沉重无力胸闷腹胀,饮食减少,苔白腻,脉沉缓(多见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治宜通阳利水,健脾化湿。

  脾肾阳虚面色苍白或苍黄,全身高度浮肿,腹部膨隆如鼓,日久不消,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腰酸痛,肢凉怕冷,食欲不振,尿少,色清白,大便溏薄,舌质淡而胖嫩,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治宜温肾补脾,行气利水。

  肝肾阴虚证 病程较久,浮肿不甚或不肿,头晕头痛,面赤,耳鸣,两眼千涩,视物模糊,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睡不宁,腰酸腿软,舌质红,苔少,脉细弦(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治宜滋补肝肾,育阴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