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临床表现及治疗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

  本病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以皮肤病变为突出表现,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本病主要见于成年人,约4倍于。称本病为“皮痹”。

  [临床表现]

  l.起病隐匿,先有对称性手指肿胀,僵硬或雷诺氏现象(受凉、情绪激动时,手指皮肤先变白,继而发紫,后转为潮红伴烧灼、刺痛感,然后恢复正常。

  2.手、足、颜面部的皮肤出现非可凹性水肿皮肤苍白光亮紧张,以后皮肤变硬,增厚,有蜡样光泽,如皮革状,面部呈面具脸。后期皮肤萎缩变薄,并因皮下肌肉萎缩而紧贴于骨骼。

  3.随着病情发展,皮肤病变范围逐渐扩大,重者累及全身皮肤。病变波及肌肉、关节、内脏时,会出现肌无力、萎缩、关节红肿疼痛、吞咽困难肺间质纤维化左心衰竭蛋白尿等表现。

  [诊断]

  根据典型的皮肤表现即可确诊,症状不典型时,进行以下检查对诊断本病有参考价值。

  1.血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血沉加快、抗scl—70抗体阳性。

  2.x线胸片示:以肺底网格、斑点状阴影或呈蜂窝状。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强的松:初始每日30mg,顿服,逐渐减至5-10mg作为维持量。

  (2)肠溶阿司匹林:80mg,每日顿服。

  (3)心痛定:适于有雷诺氏现象者,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

  2.中医药治疗

  (1)寒凝脉络:皮肤遇寒变白变紫或皮硬色暗,四肢逆冷,身痛恶寒腰酸便溏,舌胖色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

  方药:桂枝桑枝麻黄、制附片、、、红花羌活各10克,炙黄芪20克,细辛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2)寒凝血淤:皮肤厚硬如革,颜色暗褐,面容呆滞,肢体沉重,头重胸闷,舌暗或有淤斑。苔白,脉细涩。

  治法: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桂枝川芎当归红花穿山甲、白、乌稍蛇丹参赤芍各10克,细辛3克,制附片6克,鸡血藤30克。(3)气血两虚:皮硬变薄、色暗、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纳呆消瘦头晕头疼,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炙黄芪党参、鸡血藤各15克,白术茯苓当归川芎、寿芍、丹参各10克,穿山甲怀牛膝各12克,肉桂甘草各3克。

  [预防与调养]

  1.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防寒保暖,勤予热浴、热敷等法。

  3.忌食生冷油腻,可予生姜,当归炖羊肉作为食疗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