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在线阅读中医诊治书籍在线阅读

(附痢后风脱肛

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也。

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调。进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

凡痢初发。不问赤白。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既起而腹内复急。宜用。加木香半钱。吞。或。吞感应丸。

赤痢血色鲜红。或如蛇虫形。而间有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加黑豆三十粒加木香半钱。粟米少许。下。或。。热甚服上项药未效。宜。

若赤痢发热者。加陈仓米一撮煎。

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药所下愈多。去愈频者。当作冷痢。宜。或。加肉豆蔻木香各半钱。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腹内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频并。宜加一钱。佐以五苓散。调服。不愈则用蜜水调。感暑成痢。疼甚而食不进者。各半帖。名木香。

白痢下如冻胶。或如鼻涕。此属冷痢。先宜多饮。加木香一钱。吞感应丸。继进。亦有下如鱿色。或如腊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药。

赤白杂者。宜胃苓饮加仓米一撮煎。吞。

凡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不问赤白。俱宜。或水煮木香饮。。或。如白痢久而虚甚者。加熟附。赤痢加黑豆一小撮。白痢加干姜一钱。赤痢亦可加黄连一钱。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进食者。或因冷药并药过多不食者。却不可拘于赤痢难用热药之说。当以温中进食为先。宜。加木香半钱。或缩砂一钱。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积不尽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调理。以致时止时作。宜。加陈皮一钱。木香半钱。吞。只缘兜住积滞。遂成休息。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连饮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加陈皮一钱半。即。恶甜者。生料。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为稳。或可冀其万一。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遂成风痢。。吞虎骨。或用。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

脱肛一证。最难为药。热则肛门闭。寒则肛门脱。内用磁石研末。每二钱。食前米饮调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为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