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吐衄下血

《脉因证治》在线阅读中医诊治书籍在线阅读

【脉】

脉涩濡弱为亡血;细弦而涩,按之虚,为脱血也。脉浮弱,按之而绝者,为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脉沉弦,面无血色,无寒热者,必衄。沉为在里,营卫内结,胸满必吐血。脉滑小弱者生,浮大牢数者死;又血温身热,脉躁者死,热为血气散故也。藏血,脉俱弦者死,滑大者生。

【因】

外有肺肺痿,亦能咳嗽脓血。劳亦能吐血。

【证治】

伤寒证大壅塞内热,火气不伸成衄。脉浮紧为寒。

治证同前,脉浮缓为风。

治伏暑,热流入经络。

治伤寒、风二证,脉微。

衄血方 治出于肺经。如不止,用寒水纸于胸、脑、大椎三处贴之。

犀角 升麻 山栀 黄芩 白芍 生地 丹参 紫参 阿胶 荆芥穗研服亦良。萝卜头段捣饮,又汁滴之亦良。大椎、哑门灸之亦止。

咯唾血方 出于肾。亦有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肺壅,非吐不可。

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桔梗 熟地 远志 黄柏

有寒加干姜肉桂

呕痰涎血方 出于脾。

白芍 甘草 沉香

呕 出于胃。

治实,及病余瘀血。

犀角(一两) 生地(八两) 白芍(三两) 丹皮(二两)

黄连 治虚及伤胃吐血。

治六脉大,按之虚,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而亡血,泻火补气,以坠气浮。

丹皮(一钱) 川芎(二钱) 熟地(二钱) 生地(三钱) 柴胡 当归(各一钱半) 升麻 黄(各一钱) 白芍(五钱)

子 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又治吐血久不愈,于气冲三棱针出血,立愈。

甘草(一钱) 麦冬(二钱) 当归(三钱) 黄 (一钱) 五味子(五个) 白芍(一钱)

治咳、吐血。

升麻 柴胡 白术 白芍(各一钱) 归尾 熟地 黄 人参(各二钱) 苏木 陈皮甘草(各五分)

作一服。

咳血兼痰。

治肠 下血,水谷与血,另作一派。

知母(炒) 黄柏(炒,各一两) 槐子(炒) 青皮熟地 当归

如余证,同痢门法治之。

胃气汤 治风毒客肠胃,动则血下。

芍 术 参 归 桂 芎 苓(各等分)

尿血方 治心肾因房劳、忧思气结。

发灰,能消瘀血,通闭,醋汤下三钱。棕榈烧灰,米饮下亦可。

三汁丹 治小便出血。

水杨树脑 老鸦饭草 赤脚马兰

各自然汁,以水服之。

益阴散 治阳浮阴翳,咯血、衄血。

黄柏 黄连 黄芩(以蜜水浸,炙干) 白芍 人参 白术 干姜(各三钱) 甘草(炙,六钱) 雨前茶(一两二钱) 香油釜炒红,米饮下三四钱,立安。

治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下之。

大黄(半两) 芒硝 地黄(二钱) 黄连 黄芩 山栀(各一钱)

老蜜炼丸。

治因身热,痰盛血虚

青黛 栝蒌仁(二味治痰) 诃子 海石(涩) 杏仁(治嗽甚) (治虚) 姜汁 童便山栀

蜜调噙化。

呕血丹 治因火载血上,错经。

山栀(炒) 郁金 童便 姜汁 山茶花

痰加竹沥。喉中痛是气虚,加参、 、术、柏。

衄血丹(凉血)犀角入郁金

溺血丹 治热。

生地(四两) 苏木淡竹叶 山栀(炒) 甘草 蒲黄 藕节 当归

血虚,加四物、、通草

下血丹 四物汤。热,加连(酒煮温)、山栀(炒)、秦艽、升麻、胶珠、白芷;虚,加干姜(炮)、五倍子;寒,加辛升温散,一行一止。

神效方 治吐血,痰血,酒色过度者。

枇杷叶(去毛) 款冬 紫菀茸 杏仁(去皮尖) 鹿茸(炙如法) 桑白皮 木通(各一两)大黄(半两)

炼蜜丸,临卧含化口中。

治咯血。

青黛(一钱)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

上杏仁,以黄蜡煎黄色,研细,入黛作捏饼子。每日柿一个,中破开入药合定,湿纸煨,饮下。

治内损吐血。

飞罗面(略炒) 京墨(磨下,二钱)

治下血及血痢。

山栀 槐花 大枣 干姜(各等分)

烧存性,研,米饮下三钱。

便血。因内外有感,凝住在胃,随气下通,亦妄行之类。

伏龙肝(八两) 白术 阿胶 黄芩 干地黄 甘草(各三两)

煎服。

赤豆归散 治先血后便,谓之近血。

(五两,浸令芽出,晒干) 当归(一两)

为末浆水下。

五 治下血。

五灵脂(炒为末)

下。

有血脱尽,色白而夭、不泽,脉濡。此大寒证,乃始同而末异。治宜辛温益血,甘热温经,干姜类是也。

有阴结者便血。夫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不和则血留之,血无所禀,渗入肠间,其脉虚涩,非肠风脏毒也。治宜生、小蓟汁各一升、砂糖地榆、阿胶、侧柏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因证治》.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