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案中所用诸方。开载于后。以便初学之士查阅。
即加。
。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
(又名)
即加人参
大黄 黄连
甘草 干姜 附子
人参 即四逆汤加人参
即四逆汤加葱白。更有随症加法。
即加猪胆汁。
葱白 干姜 附子
白术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
桂枝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
(丸同)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茯苓 白芍 白术 附子 生姜
赤石脂 干姜 粳米
。
上仲景伤寒中方。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 石苇 浓朴 丹皮 瞿麦
紫威 半夏 人参 虫 阿胶 蜂窠 赤硝 蜣螂 桃仁 灶下灰 清酒 有海藻大
戟。无鼠妇赤硝。
即白虎汤加桂枝
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
黄 即加黄 。
皂荚 蜜丸。枣膏汤送。
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大枣 粳米
葶苈 大枣
千金
附子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甘遂 半夏 芍药 甘草(一本无)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人参
半夏 生姜
桂苓五味
桂枝 茯苓 五味 甘草
麻黄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
防己 黄 桂枝 茯苓 甘草
半夏 人参 白蜜
即小加当归。
甘草 小麦 大枣
与崔氏同。
上金匮要略中方
即八味去桂附。煎服名。
即加北味。再加附子。名附都气丸。
熟地 山药 牛膝 枸杞 山萸 茯苓 杜仲 远志 五味子 楮实 小茴 巴戟 苁蓉 石菖蒲
丹溪 即去楮实。
苍术 熟地 五味 干姜
熟地 虎胫骨 龟板 黄柏 知母 琐阳 当归 牛膝 白芍 陈皮 羯羊肉
天冬 熟地 人参
人参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生地 人参 元参 丹参 枣仁 远志 茯神 柏子仁 天冬 麦冬 当归 五味 桔梗
枕
龙骨 龟板 远志 菖蒲
黄柏 知母 熟地 龟板 猪脊髓
黄柏 知母 肉桂
半夏 硫黄
黑铅 硫黄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山药 扁豆 苡仁 建莲 砂仁 桔梗 陈皮
黄 防风 白术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即加陈皮。
即四加山药扁豆姜枣煎。
人参 黄 白术 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生姜 大枣
麻黄 杏仁 甘草
葱白 淡豆豉
川芎 薄荷 荆芥 羌活 白芷 甘草 防风 细辛 为末。茶调服。
牛肉熬膏加面。
防风 荆芥 麻黄 连翘 薄荷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山栀 大黄 芒硝
黄芩 石膏 桔梗 甘草 滑石 姜 葱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即加人参远志枣仁熟地。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煨姜 薄荷 本方加丹皮山栀。名。
砂仁 藿香 浓朴 杏仁 半夏 扁豆 木瓜 人参 赤茯苓 白术 甘草 姜 枣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术 陈皮 浓朴 桔梗 甘草 姜 枣
黄连 阿胶 干姜 当归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张子和
归尾 生地 川芎 赤芍 大黄 芒硝 甘草
人参 白术 茯神 枣仁 龙眼肉 黄 当归 远志 木香 炙草 生姜 大枣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当归 白芍 熟地 黄 肉桂 五味 远志 陈皮
加姜枣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子
熟地 巴戟 山萸 苁蓉 附子 官桂 石斛 茯苓 菖蒲 远志 麦冬 五味
即加附子。
理中 即理中汤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
即理中汤加黄连茯苓。
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
人参 黄 白术 苍术 青皮 陈皮 神曲 甘草 麦冬 五味 当归 黄柏 泽泻 升麻
加姜枣
人参 麦冬 五味
滑石 甘草 辰砂
干姜 肉桂 杏仁 甘草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茯苓 蜜丸。
即合。
即六味丸加附子肉桂车前牛膝。
浚川散
萆 厘清饮
当归 升麻 桃仁 红花 甘草 生地 熟地
即白虎汤加苍术。
连翘 大黄 芒硝 甘草 山栀 黄芩 薄荷
当归 龙胆草 山栀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青黛 芦荟 木香 麝香 蜜丸。姜汤下。
黄连 吴萸 水泛丸。
戊己汤
黄连 吴萸 白芍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 一方加桂苓。名。
河间。滑石石膏寒水石甘草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肉桂。每服五钱。张子和去猪苓。减三
石一半。加人参干葛藿香木香。亦名桂苓。
黄金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磁石 升麻 元参 甘草 犀角 羚羊角 沉香 木香 丁香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生姜
陈皮 甘草
甘遂 大戟
青礞石 沉香 大黄 黄芩 焰硝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橘半
白术 枳实 橘皮 半夏
山楂 神曲 茯苓 半夏 陈皮 卜子 连翘
人参 茯神 远志 石菖蒲 桑螵蛸 龙骨 龟板 当归
即加阿胶艾叶。
上汪 庵医方集解中方。
人参 当归 山药 熟地 陈皮 炙草 升麻 柴胡 生姜
人参 熟地 熬膏。白蜜收。
熟地 炙草 当归
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熟地 当归 炙甘草 干姜 或加肉桂。
人参 制附子
黄 制附子 加生姜
青囊
。
鹿角 黄精 杞子 熟地 菟丝子 金樱子 天冬 麦冬 牛膝 楮实子 龙眼肉
以上药同鹿角熬。加入炼蜜。调入后药末。杵合为丸。
鹿角霜 人参 黄 芡实 茯苓 山药 知母 熟地 萸肉 五味子
十味为细末。和前膏为丸。
秫米 半夏
白术 浓朴 陈皮 半夏 槟榔 枳实 炙草 木香
东垣
子和
大黄 黄芩 滑石 黑丑
大黄 杏仁 浓朴 麻仁 枳实 芍药
石刻
附子 肉桂 川乌 川椒 巴戟 菟丝子 破故 赤石脂 远志 茯神 茯苓 苍术
山茱萸 杜仲 胡芦巴 石斛 韭子 小茴 苁蓉 柏子仁 川楝子 鹿茸 青盐 山药
王荆公
茯苓 猪苓 黄蜡
生地 生姜
乌 鱼骨丸
万氏。
上景岳全书中方。
以上四部书。谅业医者必备。故但开药品。其分量炮制加减服法。以及治症。俱未载明。并
内有峻利之方。所服不过几厘几粒者。须按方查阅。切勿草率臆度。且不遵古法。不惟无
效。反有遗误。慎之。
经霜桑叶(三钱)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黄) 麦冬(一钱二分去心) 石膏(二钱半)
人参(七分) 阿胶(八分) 胡麻仁(一钱炒) 甘草(一钱) 枇杷叶(一片去毛筋)
水一碗。煎六分。食远服。
川黄连(姜汁炒一钱半) 干姜(炮一钱半) 人参(人乳拌蒸一钱半) 桂枝(一钱) 半
夏(姜制一钱半) 大枣
上进法。用本方六味。不制。水三茶钟。煎减半。温服。退法。桂枝不用。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
分。如上制。煎服。
即桂枝汤加当归。
即桂枝汤加茯苓。
参归桂枝汤 即桂枝汤加人参当归。
即建中汤加人参。
参 建中汤 即建中汤加人参黄 。
归 建中汤 即建中汤加当归黄 。
吴萸理中汤 即理中汤加吴萸。
人参温胆汤 即温胆汤加人参。
即温胆汤加黄连。
生脉四君子汤 即合四君子汤。
生脉 即生脉散合。
即。
即陈无择。即四君子加山药扁豆。
戊己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白芍。
苓姜术 只此四味。
五子五皮汤 即加杏仁苏子葶苈白芥子卜子。
加桂理中汤 即理中汤加桂。
子和 即子和。
人参 白术(土炒) 苡仁(各三两) 山楂肉 神曲 橘红(各二两) 扁豆 莲肉
浓朴(各一两) 山药 茯苓 麦芽 芡实(各一两半) 桔梗 甘草(炙) 藿香(各五钱)
泽泻 川黄连 白豆蔻(各三钱半)
上制为末。炼蜜丸每丸重二钱。每服一丸。醉饱后二丸。细嚼淡姜汤下。
黄鱼螵胶(一斤切碎蛤粉炒) 沙苑蒺藜(八两马乳浸隔汤煮一炷香)
上为末。炼蜜丸。每服八十丸。下。
蛇含石(本草名蛇黄大者三两醋 透) 禹余粮石(三两层数多者佳醋 透) 钢针砂(五两醋 透)
三物各研极细。配入下项药。
羌活 川芎 三棱 蓬术 白蔻 白蒺 陈皮 青皮 木香 大茴(炒) 牛膝 当归 炮姜 附子(炮)
肉桂(各五钱)
上制为末。入前药拌匀。神曲糊为丸。如桐子大。食前或温酒或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
丸。最要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病发愈甚。日三服。兼用温和调补药助之。此方又名
大。此方去附子蓬术青皮加茯苓。叶氏名针。
白术(二两) 茯苓(一两) 陈皮(一两) 熟半夏(一两) 甘草(三钱) 神曲(炒一两)
生香附(一两半) 苦参(炒五钱) 黄连(炒五钱) 针砂(醋炒红研如飞面一两半)
为末。醋水各半。打神曲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
汤下。虚甚者加人参一钱。本方去黄连加浓朴半两。忌口。病轻服至六七两。小便长甚者
服一斤。小便始长。
缪仲淳脾肾。
人参 莲肉(炒) 山萸(烘) 山药(炒各一斤) 五味子(蜜蒸) 菟丝子(各一斤半)
橘红 砂仁(炒各六两) 车前子(米泔洗) 巴戟肉(甘煮各十二两) 肉豆蔻(十两)
补骨脂(盐水浸二日炒一斤)
上为末。炼蜜丸。如虚而有火者。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补骨脂。忌羊肉羊血
阿魏(七钱) 鳖甲(二两) 黄 广皮 枳实 柴胡 白术(各一两) 青皮 草果
黄芩 当归 茯苓(各八钱) 白蔻仁(七钱) 山楂(一两) 神曲(一两) 延胡 水法丸。
又方
阿魏 连翘 胡黄连 山楂 青皮 山棱 蓬术 陈皮 半夏 麦芽 浓朴 莱菔子 甘草
好酒和丸。每服一钱二分。
即加车前牛膝。叶氏用茯苓八两为君。熟地只用四两。又薛氏济生
丸分量不同。
海粉丸
蛤粉 栝蒌实 杏仁(各一两) 广皮 紫苏(各二两) 白术 土贝母(各四两) 紫菀
(三两) 木香(五钱) 炼蜜丸。
熟地(四两) 白芍 当归 川楝子 茯苓(各二两) 川芎 枳壳 浓朴 青皮 神曲
麦芽(各一两半) 三棱 蓬术(各一两) 干姜 大茴 木香(各七钱) 肉桂(五钱) 用
丸。
又方
人参 阿胶 川芎 当归 浓朴 用葱白汁丸。
乌梅 川椒 附子 桂枝 干姜(各一两) 黄柏(二两) 黄连(五钱) 川楝子肉 广皮
青皮(各二两) 白芍(三两) 人参(量加如有邪者可勿用)
再用法丸。一方无广皮。有当归细辛。
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 牛黄(研) 龙脑(研) 麝香(研) 轻粉(研
各三两) 朱砂(研飞九两) 真金箔(九十片)
上各研匀。炼黄蜡六两。入白蜜三分同炼。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
天冬 栝蒌霜 海浮石 蛤粉 风化硝 桔梗 橘红 香附 竹沥 姜汁 蜜丸。
术菟丸
白术 菟丝
又景岳新方。
局方 即。
白 即一味。用制为丸。用大豆黄卷汤送下。
禹粮石脂丸 即二味为丸。
橘术丸 即二味为丸。
真武丸 即作丸。
即料作丸。
桑麻丸
即浚川散。
禹功丸 即。
生脉六味丸 即六味丸合生脉散。
景岳全书中有四方。
此方不一。总用为君。有加四物香附山楂者。有去山楂加阿胶者。有加八
珍香附砂仁楂肉者。
东垣
连翘 薄荷 黄芩 山栀 桔梗 甘草 竹叶 水煎服。
为末。每服三钱。酒调服。水煎服亦可。
杜牛膝根汁(二三两古方本用草汁今人不识此草故以土牛膝根汁代之) 当门子麝香(一分研)
上将麝香入汁中和匀。隔汤炖温服。
葛可久
存性。研如粉。以童便一盏。男人入酒少许。女人入醋少许。煎温食后调服三钱。甚者五
钱。能使瘀血化为黄水。后用补之。
归芍 即异功散加当归白芍。
牛蒡子(炒香研细临服加入雄五匙状元红酒少许调匀以炒荆芥三分煎汤送)
即。
归 异功散 即异功散加当归黄 。
香砂异功散 即异功散加木香砂仁。
即。
玉壶丹 即扁鹊。治命门火衰。阳气暴绝。寒水臌胀。却有神效。古吴王晋三先生得
异授制法。当宗之。
好硫黄八两。配真麻油八两。以硫打碎。入冷油内炖炉上。炭火宜微勿烈。以桑条徐调。候
硫溶尽。即倾入大水内。急搀去上面油水。其色如金。取缸底净硫。称见若干两。仍配香麻
油若干两。照前火候再溶再倾。连前共三转。第四转用真棉花核油配硫若干两。照前火
候再溶。再倾入大水内。搀去上面油水。其色如绛。第五转用肥皂四两。水中同煮六时。第
六转用皂荚四两。水中同煮六时。拔净制硫之油。搀去其水。其色如硫火之紫。第七转用
炉中炭灰淋碱水制六时。第八转用水豆腐制六时。拔净皂碱之性。第九转用田字草
(出水荒稻田中其叶如田字八九月采) 捣汁。和水煮六时。临用研如飞面。凡净硫一两。配炒糯
米粉二两。或水法或湿捣为丸。每服以硫三分为准。渐加至一钱止。开水温下。
大黑豆(三升用水浸取壳用绢袋盛壳用豆煮熟去豆不用将壳晒干其汁留用) 红花(三两炒黄色
入好酒四碗煎十余滚去渣存汁听用)
苏木(三两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听用) 大黄(一斤为末) 陈米醋(九斤)
上将大黄末一斤。入净锅。下醋三斤。文火熬。用长木筋不住手搅之。将成膏。再加醋三斤
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毕。然后下黑豆汁三碗。次下苏木汁。次下红花汁。熬成大。
取入瓦盆盛之。大黄锅焦亦铲下。入后药同磨。
人参(二两) 川芎 当归 熟地 茯苓 香附 延胡 苍术(米泔浸炒) 桃仁 蒲黄(各一两)
乌药(二两半) 牛膝 地榆 橘红 白芍 羌活 炙草 五灵脂 山萸 三棱(各五钱)
良姜 木香(各四钱) 木瓜 青皮 白术(各三钱) 益母草(二两) 乳香 没药(各二钱)
上三十味。并前黑豆壳共晒干为细末。入石臼内。下。再下炼熟蜜一斤。共捣千捶
为丸。每丸重二钱七分。静室阴干二十余日。不可烘晒。干后止重二钱。外以蜡作壳护之。
用时去蜡调服。一方无益母草马鞭草秋葵子三味。并不用蜜。醋止用八碗。
犀角(镑) 朱砂(研水飞) 雄黄(研水飞) 琥珀(研) 玳瑁(各一两镑) 水安息香
(一两无灰酒熬成膏如无以旱安息香代之) 西牛黄(五钱) 麝香(一钱) 龙脑(一钱) 金
银箔(各五十片)
为极细末。将重汤煮。入诸药搜和。分作百丸。蜡护。临服剖。用参汤化下。
上为末。人乳丸。重五厘。金箔为衣。
上四味作小块。入净锅中。盐泥封固。候干。用炭十斤 。炭尽为度。入地出火气。必得二昼
夜。研细末。
乳香(二两) 没药(二两) 朱砂(水飞一两) 五灵脂(二两)
为末。同前四味和匀。糯米饭丸。宜坚细。
大黄 当归 芍药 甘草
各等分。水煎服。
人参 生姜
水煎。露一宿。空心隔汤炖温服。
子和桂苓饮 即桂苓甘露饮。
七香饼
香附(一两二钱) 丁香皮(一两二钱) 甘松(八钱) 益智仁(六钱) 砂仁(二钱)
蓬术(二钱) 广皮(二钱)
阿胶鸡子(非黄连) 河间 清 蠲痛丹 香连饮 以上五方俟考。
按先生虽善用古方。然但取其法。而并不胶柱。观其加减之妙。如复脉建中泻心等类。至
用牡蛎。只取此二味。故案中有但书用某方。而不开明药味者。决非尽用板方。必
有加减之处。观者以意会之可也。
论中所述诸方开列于后以便查阅。
桂枝 麻黄 黄 炙草 白芍 人参 麦冬 五味 当归
生甘草
生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即 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
羌活 防风 独活 白芍(各五钱) 广皮(四钱) 黄 (二两) 人参 半夏 炙甘草(各五钱)
柴胡 黄连(各二钱)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三钱)
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桂枝 即仲景。
黄连 桂枝 干姜 人参 半夏 炙草
干姜 肉桂心 熟附子 炙草 枳实 浓朴(各二两) 大黄(四钱) 用一两水煎服。
橘皮 生姜
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
半夏 生姜汁
苍术
苍术 石膏 知母 甘草
当归 生地 熟地 白芍 甘草 黄芩 秦艽 防风
兰草(即省头草) 水煎服。
洁古
芍药 归尾 黄芩 黄连 大黄 木香 槟榔 甘草 肉桂
葛根芩连汤
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茅术理中汤 即理中汤白术换茅术。
浓朴 大黄 枳实
浓朴 陈皮 甘草 木香 草蔻 干姜 茯苓
大黄 桃仁 虫
赤芍 海桐皮 当归 白术(各钱半) 片姜黄(二钱) 羌活 炙草(各一钱)
水姜煎。去渣。磨入沉香汁少许。食前服。
柴胡 升麻 黄 (各一钱) 防风 陈皮 羌活 人参 甘草(各五分) 本 青皮(各三分)
蔻仁(二分) 黄柏(一分)
元参
元参 升麻 牛蒡 连翘 防风 黄芩 黄连 桔梗 甘草
川芎 当归
泽术汤
泽泻 白术
附子 干姜 炙草 茵陈
坎 汤(即坎 丹)
坎 人乳粉 熟地 人参 枸杞子
酒酿白蜜同炼捣丸。米饮送。
黄 当归
黄连竹茹
黄连 竹茹 橘皮 半夏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 当归 肉桂 附子
萆 杜仲 肉苁蓉 菟丝子
或加乳香没药。
柏子仁 人参 白术 半夏 北味 牡蛎 麻黄根 麦麸 枣肉丸。
指迷丸 即。
滑石 甘草 红曲
苏合香 安息香 犀角 冰片 射香 香附 木香 薰陆香 沉香 丁香 白术
炼蜜丸。朱砂为衣。外作。
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
朱砂 黄连 生地 当归 甘草
人参 茯苓 茯神 枣仁 远志 益智仁 牡蛎 朱砂 枣肉丸。
茯苓 菟丝子 建莲 酒糊丸。或加五味子。
茯苓 白术 菟丝子 莲肉 山药 炙草 五味子 杜仲
济生
家韭子 鹿茸 肉苁蓉 牛膝 菟丝子 熟地
当归 巴戟 杜仲 石斛 肉桂 炮姜
乌骨雄鸡(一只) 乌药 蛇床子 丹皮 白术 人参 黄 (各一两) 茅术(米泔浸一两半)
海桐皮 红花 白芍 肉桂 附子(炮) 川乌(炮) 莪术 陈皮(各二两) 熟地(洗焙) 延胡
木香 肉果 草果 琥珀(各五钱)
上细锉。以 去毛及肠杂。将上药纳鸡肚内。用新瓷瓶以好酒一斗同煮令干。去
鸡骨。以油单盛焙干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随症用汤引下。
安蛔丸 即理中安蛔丸。
菊花 白术 防风 桔梗 黄芩 细辛 茯苓 牡蛎 人参 矾石 当归 干姜 川芎 桂枝
为散。酒服。
即
为细末。用大鲫鱼胆七个。调服三钱。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桔梗 茯苓 甘草 枳壳 薄荷 生姜
为末。葱茶汤调服。
圣济透关散
等分研末。先含水一口。用药吹鼻。即吐去水。备急有白矾等分。
花蕊石(四两) 硫黄(一两)
研细。泥封 赤。服一钱。童便下。
蒲黄 五灵脂
白芷 陈皮 浓朴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桔梗 苍术 枳壳 半夏 麻黄 干姜
肉桂 甘草 姜 葱
牛黄(二钱半) 朱砂 郁金 丹皮(各三钱) 冰片(一钱) 甘草(一钱)
炼蜜丸如舶子大。每服一丸。新水化下。
天冬 熟地 人参 黄柏 砂仁 甘草
(即)
当归 五灵脂 川芎 良姜 熟地(各二两锉碎入砂锅内纸筋盐泥固济火 过) 百草霜(一两)
硫黄 乳香(各二钱) 琥珀 花蕊石(各一钱)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二丸。炭火 红。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以童便合酒
调灌下。
熟地 山药 枸杞 炙草 茯苓 山萸
即去茯苓加杜仲肉桂附子。
人参 白术 炮姜 扁豆 当归 陈皮 炙草
熟地 茯苓 扁豆 炮姜 丁香 藿香 炙草 陈皮
陈皮 枳实 砂仁 麦芽 浓朴 山楂 泽泻
四柱饮
人参 附子 茯苓 木香
子
乌药 沉香 槟榔 枳实 木香 白酒磨服。
清水浸研澄。饮水。
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元参 连翘 牛蒡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桔梗
马勃 或加人参 便闭加大黄。
石莲肉 人参 黄 茯苓 柴胡 黄芩 地骨皮 麦冬 车前 甘草
人参 熟地 当归 白术 枣仁 远志 炙草
熟地 白术 山药 扁豆 炮姜 吴萸 炙草
生地 麦冬 枣仁 甘草 元参 茯苓 黄芩 木通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枣仁 山药 芡实 五味 远志 金樱子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萸 远志 炙草 五味 菟丝子
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药 川断 黄芩 黄柏 甘草
人参 白术 炙草 当归 山药 枣仁 炮姜 建莲肉 远志
马牙硝(一两半) 硼砂(五钱) 白僵蚕(一钱半) 冰片(一字)
为末。以纸管吹五分入喉中。
蒲
蒲黄(一两炒褐色) 清酒十爵沃之。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