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下血统论
结阴便血者,以风冷之邪,结于阴分而然。盖邪在五脏,留而不去,是之谓结阴。邪内结不得行,则病归血分,故为便血。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正此之谓。宜外灸中脘、气海、三里以引胃气,散风邪,内以平胃温散之剂止之。(景岳)
《宝鉴》 治邪陷阴分,结阴便血。
陈皮 浓朴 苍术 甘草 地榆 人参 白术 芍药 升麻 干葛 茯苓 神曲 干姜(炒) 香附(各等分)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及下血,或下清血,或下豆汁,久而无度去滓稍热服。盖亦阴结之类,为阴气内结,故去甘寒而加辛热,结者散之也。
荆芥一味,略炒为末,米饮服二钱。
河间曰∶阴结便血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气无宗,渗入肠下,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三盏,煎至一半,去滓温服。
湿热便血者,血浊而色黯,滑氏所谓足太阴积热久而生湿,从而下流也,主之。若但热而无湿者,腹中痛,血色鲜,主之。
(三升,浸,令芽出晒干) 当归(十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连蒲散
水二盅,煎八分服。
《泊宅编》云∶干柿烧灰,米饮服二钱。《本草》∶柿治肠癖,解热毒,消宿血。又《百一选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用此方一服而愈。
王焕之知舒州,下血不止。郡人陈宜父令其四时取柏叶,其方如春取东枝之类,烧灰调
洁古芍药 治腹痛下血有热。
芍药 黄连 当归(各半两) 大黄(一钱) 淡桂(五分) 甘草(炙,二钱)
每服五钱,水煎。痛甚者,调木香、槟榔末一钱。用淡桂者,略借辛温以助药力,且拔病本也。一方∶加槐花、当归、枳壳、乌梅。(丹溪。)
溲血有虚有实,实者下焦积热,血为热迫,尿血成淋。虚者房劳内作,血失统御,溺血不已。亦有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渗小肠而尿血者,当参合脉证治之。
凡小便血出,成淋作痛,或杂尿而出者,从膀胱中来也。如血出不痛者为尿血,乃心热移于小肠,血从精窍中来也。
《济生》子 治下焦结热之剂。
生地(四两) 小蓟根 通草 蒲黄(炒) 淡竹叶 藕节 当归 山栀仁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空心温服。一方有白茅根、阿胶。
治下元虚惫,小便尿血,日夜不止之剂。
鹿茸(酒洗去毛,涂酥,炙令黄) 当归(焙) 生地黄(焙,各二两) 蒲黄(一合)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温酒调服,日二。一方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
治心脏有热,热乘于血之剂。
阿胶(蛤粉炒,一两) 山栀 车前子 黄芩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井华水调服,日三。此方合用之良。
乱发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以醋二合、汤少许调服,或以侧柏叶汁调糯米粉,和丸梧子大,汤服五十丸。
治房事劳伤,小便出血。
上为末,取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空心吞七八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