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补遗
正月(初一日)、二月(初二日)、三月(初三日)、四月(初四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六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初八日)、九月(初九日)、十月(初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概用枸杞叶煎汤洗澡,令人光泽,百病不生。(《洞天保生 》)
取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削平焦灼处向上,朱书云∶拨火杖,拨火杖,天上五雷公,差来作神将。捉住夜啼鬼,打杀不要放,急急如律令。书毕,勿令人知,置儿床前脚下,男左女右。(《岣嵝神书》)
厥逆唇青、肾缩、六脉欲绝。用葱一束,去两头,留白茎二寸许,烘热堆脐上,以熨斗火熨之,葱坏再易。良久热气透入,手足微温,有汗即瘥。熨后,手足不温不治。(《同寿 》)
取芫花连根一把切、暴干。令病患自以荐裹春,使灰飞扬,入七孔内。少顷泪出,口鼻皆辣,待芫根尽乃止,病即愈。(《古今录验》)
皮烧末,生油和涂。(《》)
掘地作挖小坑烧赤,用酒泼沃,纳吴茱萸坑内,患者坐上,不过三度愈。(《外台秘要》)
(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时气)
红川椒(去闭口者)以绛纱囊贮,椒约两许,悬佩近里衣处,一切邪气不敢侵犯。(《景岳全书》)
百年屋下燕窠泥 窠研末。剃头后,麻油调搽。(《圣济方》)
桑树皮(五钱)入炉烧灰,用水一钟煎至八分,凉冷澄清,后用洗眼。一年后,瞽目可明,但须按日期煎洗,正月(初八日)、二月(初十日)、三月(初七日)、四月(初八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四日)、七月(初八日)、八月(初三日)、九月(初九日)、十月(初八日)、十一月(初十日)、十二月(十一日)、闰月(照上月)。遇洗眼日期,须斋戒,虔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百遍,无不效验。(《治目》)
胡浸人乳点之,小儿涂足心。(同上)
背上膏肓穴上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同上)
鲫鱼胆(七个),人乳(一钟)和匀,饭上蒸三次,点眼角神效。(《简易良方》)
用鸡心槟榔(一个),将脐内剜一窝,如钱眼大,实以麝香,平置患耳门内,上以艾炷灸之,不过二三次即效。(《因阵方》)
白瓷瓦末,和猪脂涂之。(《梅师方》)
刺破,以醋调赤土敷之。干再易,以黑灭为度。(《》)
出黄汁者,葵根烧灰,和猪脂搽之。(《食疗本草》)
以白马汗涂上,再以汗调水蛭涂之。(《子和方》)
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五钱)用水调成浓糊一般,取布如钟口大摊,膏滋浓半分,贴涌泉穴内,即手足不逆。(《石室秘方》)
酸梅草不拘多少,阴干为末,临用醋调和,蘸笔涂舌根,痰涎流出,又涂又流,三四次愈。(《姚罗浮集验方》)
芥菜子末酒调,贴之立效。(《叶氏摘元》)
腹有物如石,刺痛啼呼,不治,至百日率)死。多取商陆根捣汁蒸之,亦可以布藉腹上,后置药,勿覆卧,冷即易,昼夜勿停。(《邵真人方》)
(手足及指拳挛如鸡脚状疼痛不时发者,名鬼眼炙)
左右膝骨盖下两边各有小窝,共四穴,谓之鬼眼。各将蕲艾灸三壮即愈。愚谓以驱寒湿,针四穴亦效。(《叶天士医案》)
水胶不拘多少,用水入碗熔化,加百草霜为末调匀,摊布上,贴之即愈。(同上)
巴豆五十粒(去皮),水七钟煮二钟,以帛染拭之,随手愈。(《奇方类编》)
凡男妇卒然昏倒,涎潮于心,不省人事,即扶室中坐正,用好醋斤许, 入炭火中熏之,令气入口鼻,涎自归经,人渐苏。切不可用姜汤,一滴水入口,水如一入,逆痰涎永系于心,成痼疾矣。(《病机沙篆》)
灸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 、风市、足三里、绝骨、环跳等穴,大妙。(同上)
不知人事者,宜以十宣穴(乃十指头端穴)出血即醒。(同上)
将两手中指对合,以绳缚定,用艾圆灸两指,三五灸即愈。凡灸取寸法,量男左女右,手中指中一节横纹处为一寸。(《程氏即得方》)
用蒜(一枝)去皮,研泥作饼,如铜钱大。左鼻出贴左足心,右鼻出贴右足心,左右俱出,贴两足心,立瘥。仓猝未便,以热汤浸两足亦验。(《简要济众方》)
用草纸折十余层,湿透,分开发,贴顶心,以热熨斗熨之,微热不妨,久之即止。(《景岳全书》)
有病黄肿,不可误为黄胆。黄胆遍身如金,眼目皆黄,面无肿状。黄肿则其色带白,而眼目如故。虽同出脾胃,而病形不同,医当审而治之。黄胆之起,由于湿热蒸染。而黄肿之症,则湿热未甚,而多虫与食积之为害也。或硬食过多,脾家失运化之权,浊气上腾,面部黄而且浮,手足皆无血色。有虫者,必吐黄水,毛发直指,皮肤不泽,好食生米茶叶之类。如肿及四肢,难治。肿及腹者,不治。饮食减甚,不治,以无胃气故也。(《医镜》)
传尸痨,沉沉默默,若无可然,积月累月,渐就羸惫。卒至不治,延及眷口,几于阖门,又传他姓。惨毒之祸,闻者骇心。辨验之法,焚乳香熏病者之手,令仰掌以帛覆之,熏良久,手背生毛长寸许,白而黄者可治,红者难救,青黑者死。如熏良久而手背无毛,非传尸痨,乃寻常虚劳之症。(《李士材方》)
一方,烧安息香,病患吞吸烟气,嗽不止者,传尸也。不嗽非传尸痨,嗽不甚者亦非。(同上)
取本妇信水布,裹一虾蟆,离厕前一尺许,入地五寸埋之。(《张华博物志》)
山野草木枝上有石蛭,着人足,穿肌入肉害人,以腊猪油熬膏,和盐涂足胫趾,着人不害。(《千金方》)
多致杀人,蒲席烧灰,和鸡子白涂之。(同上)
水红花根煎汤淋洗,取叶晒干,研末撒疮上,每月一次。(《谈野翁试验方》)
肥猪肉煮汁洗,约二十斤可瘥,《孙真人方》)
桃、杏仁炒至烟气尽,研如泥,以绵裹纳阴中。(《宜良李氏刊方》)
茄根烧存性为末,以油调纸上,卷筒纳阴户内,一日一换。(《乾坤生意》)
(二钱) 硫黄(五分) 共为末,鸭蛋清调搽。(同上)
觉动有娠,以雄黄(囫囵成块,重两许以外者)用绛囊盛入,悬佩裤裆,取阳精全于地产也。(同上)
一法,以斧一柄系妊妇床下,斧口向下,勿令人知。试子鸡抱卵时,根据此置窠下,一窠尽雄,可验。(《求嗣秘书》)
一法,初觉有娠,择成定二日,以旧弓弦系缚腰间不解,满百日解去。紫宫玉女秘法。(同上)
用井底泥涂脐以下二寸余,以绵护之,良久再易。(《证治汇补》)
用铜钱磨利割开,陈锻石敷之即愈。(《通变方》)
有妇人项下忽肿起一块,渐延及颈,偶刺破出水一碗,疮久不合,有道人见曰∶此蚁漏也。缘饭中有蚁食之,用穿山甲烧存性为末,敷之立愈。(《多能鄙事》)
用草鸡(一只)破开去肚杂,乘热缚于脐上立止。(《桂轩随 》)
令三姓妇人,抱儿卧驴槽,移时即止,勿令人知。(《本草拾遗》)
毒自两足起者,用乳香末,羊脂调涂。(《和济局方》)
刺善鱼尾血,同蜓蚰捣烂涂。(《单方集要》)
用独囊蒜切片,置于脐之上下左右,离五分地,将艾灸二壮即消。(《幼科铁镜》)
以红纱袋盛夜明砂佩之。(《直指方》)
小儿缺唇及幼女扯环耳断,用针将缺处两边轻轻划破,以黄丹、白矾各等分为末,掺上即能生肌,神效。(《古香堂抄本》)
生芝麻(一撮) 葱头(一握) 各捣烂,置铜盆内。令儿坐上,被围住,滚水冲入盆内,热气熏蒸。虽危笃者,立时发出,可保万全,百试百效。(同上)
尿出虫 末,敷上立愈。(同上)
小儿心胸高如覆掌,由肺热胀满之故。宜灸两乳。离乳寸半之上,两行三骨间六处,各灸三壮。春夏从下灸起,秋冬从上灸起。(同上)
风入督脉,背脊受伤,背高如龟,宜用灸。肺 穴在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心 穴在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膈 穴在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六处穴各灸三壮。以小儿中指节为一寸,艾柱如小枣大。(《圣惠方》)
一方,用龟尿点骨节上,亦可取效。(《笔峰方》)
用胡粉,盐熬至色变,摩儿腹上。(《子母秘 》)
用攒盒内小瓷盘,将皮硝装满,雄黄末盖面,绵纸糊口,以针刺孔,合定痞上,将袱捆紧,三日即消。(《保赤编》)
巴豆(一粒)杵烂,绵包塞鼻孔。男左女右,痰即自下。(《龚氏医鉴》)
楸叶中心捣汁频涂。(《千金方》)
虾蟆胆,点舌尖上立效。(《单方经验》)
赤小豆末,酒和敷舌下。(《崔氏纂要》)
未坚不可乱投药,宜以珊瑚研如粉,日些少点之,三日愈。(《钱相公筐中方》)
小儿断乳后,往往日夜啼哭,俗有“思奶疳”之说。用黑山栀(三个,烧存性)、辰砂、轻粉(各少许)共为研细末,取生芝麻油调和。待儿睡着,四眼不见时,以药浓敷两眉间,醒来即不思食。不可说破,不效再加黄丹一钱,须拣伏断及卯日。(《屡验方》)
硼砂(一分)水研,涂之甚效。(《幼科家秘》)
用山药捣烂,频敷患处,干再易之。(《保婴得效方》)
下体肿者,腰脐至两足肿皆是,病由脾经湿热所成。急用巴豆(四钱,去油)、水 粉(二钱)、硫黄(一钱),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帛缚片时,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啜粥即止。(《金鉴》)
小儿积热大盛,肛门作肿,由大便用力,下翻出肛。用干地蟠龙(一两,略去士焙)、风化朴硝(二钱)共 研为细末,用朴硝和匀,每用二钱至三钱,肛门湿润者干涂,干燥者清油调涂。先用荆芥、生葱煎水温洗,轻拭干后,上。(同上)
陈锻石(二两,炒粉红色) 大黄 五倍子(各一两)
研末,醋调涂。(《经验广集》)
肿毒恶疮,用乌 叶捣如泥,敷患处。已破不可用。(同上)
艾叶(一斤) 硫黄 雄黄(各五钱)以水同煮半日,捣烂,候温敷上。再煮再易十余次,和痛者可生。(同上)
用大黄(五钱)、木鳖子(三钱、土炒) 共为细末,真米醋调敷患处,留出头。(《活人书》)
牛粪(用山上陈者) 为末,搽三五次愈。物虽至贱,大有神功。(《经验良方》)
一方,用桑叶醋煮一滚即捞起,凡贴将愈毒疮,能生肌收口,神效。(《程氏即得方》)
用多年露天、或土中锈铁钉,火 醋淬,刮下锈衣研末。银簪挑破毒处一孔,纳锈末于内,仍将碎皮掩盖,少顷黑水流出,中有白丝如细线,慢慢抽尽,此即疔根,出尽自愈。(《仇氏秘方》)
野芥腊子(四五钱)研细,醋调敷上。(《卫生备要》)
一方,用煤炭研细末,醋调,敷之立愈。(《近效方》)
大黄 雄黄 黄柏 山栀 南星(各等分)
共为末,将瓦花捣汁调敷,立效。(《叶天士方》)
凡患流火,切不可食猪肉,食则发肿难愈。
秋葵花不拘多少,浸菜油内,四十九日后,挑涂患处即愈。(《抱乙子方》)
露天旧明瓦, 红存性,研极细末,麻油调搽即愈。(《广善篇医方》)
牡蛎( ) 黄丹 枯矾 蜜陀僧(各等分)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脚指缝中即收。(《世效单方》)
丁香(一两)为末,川椒(六十粒)和之,绢袋盛佩,绝无汗气。(《多能鄙事》)
好陈锻石六两(研碎筛过)、锦纹大黄一两(切块)同锻石炒紫色为度,去大黄收贮。敷伤立愈。(《秘方集验》)
跌扑损伤肿痛,用葱头切烂,炒焦捣,搭患处,冷则再易,止痛瘀极妙。(同上)
黄蜡 铅粉(各七钱半) 轻粉 血结(各二分半) 冰片(分半) 麻油(二两) 先将油熬老,下黄蜡,次下铅粉,再下轻粉,再下血结,离火略冷,下冰片,出火气摊贴。(《公门传方》)
夜卧时但以手抚心,咒曰∶天灵即荣,愿得长生。五脏神君,愿得安宁。男诵二十一遍,女诵十四遍,即长生祛病矣。
凡入病患家,用雄黄搽鼻内,或吃雄黄烧酒一杯,即不传染。
宜针上脘穴,脐上五寸。内关穴在掌后二寸两间中,针七次。风门穴在第二节脊骨下,各开一寸五分。膏肓穴在第四节脊骨下,各开三寸。(《神针要诀》)
宜针紫宫穴,在膻中穴上三寸二分。中庭穴在膻中穴下一寸六分。中脘穴在脐上四寸。内关穴在掌后二寸两筋间中。
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同上)
宜针上脘穴,在脐上五寸。公孙穴在足大拇指本节后一寸。脾俞穴在第十一节脊骨下各开一寸五分。(同上)
后附休宁汪朴斋先生摘出(《肘后》)外治,屡试效验。
用寺院内香炉中烟膏(一钱)、冰片(钱半)共末,吹之立愈。
用蜿壳以煮过,烧存性为末,吹入耳立愈。
三奈(三钱) 生白矾(三钱) 胆矾(一钱四分) 右共研极细末。每用一分,滚水泡半酒杯,一日洗三四次。
用好三热,洗足底心立止。
又有扎指法,左鼻出血,扎右手中指节。右鼻血,扎左中指节。如双流,左右俱扎立验。
用甲鱼头烧灰(七钱)、胎发灰(三钱),瓦上炙为末,吹之立愈。
(一两研末) 朱砂(二钱) 雄黄(三钱) 麝香(三分) 牙硝(二钱) 上药用老姜汁调涂。
南星 白术 干姜 各等分,共研为末,用好米醋,和生姜调涂。
用青西瓜皮阴干,火 为末,加冰片少许,吹之即愈。
用青盐(五分)、硼砂(五分)、朱砂(三分)、冰片(五分)、薄荷(五分),上共研为末,或擦或吹极效。
用黄连、干姜、细辛、黄柏共为细末,掺上立愈。
灰苋老根烧灰为末,加冰片少许,吹入即愈。
黄柏 生矾 等分 为末。不拘大小人,吹之甚效。
掘鲜李树根,浓煎汤,时刻嗽之止痛。
用田螺(一个),入冰片(二分)在内,其螺肉化水,取其水涂渐消。
一方,用葱蜜捣烂,围涂亦效。
用南星一枚、葱白一个共捣烂,以绢裹塞鼻孔。患左塞右,右塞左。
一方,生半夏(七个)、葱头(七个)、乳香(五厘),共捣烂为丸,乌金纸包裹,塞鼻孔如前法。
酒酿蒸胰子,服数十只即愈。
用鹅儿不食草晒干为末,吹入鼻中即开。
一方,象牙磨水,以软羊毛笔涂眼内,其星即落。
真轻粉(一两) 硫黄(一两) 巴豆(净肉二两去油) 共捣碎。以丝绵裹药,方圆六寸大,对肚脐粘贴,外盖油纸,用兜肚扎紧,百日为度。气臌放屁、水臌撒尿。若撒放不止,饮粥汤。实者增药一倍。愈后忌盐、发物多日为妙。
杏仁(一粒) 巴豆(一粒去壳) 同捣为丸。贴眉心、脑门缚定。
又方,巴豆(一粒)、胡椒(二粒)、麝香(少许),枣肉为丸。纳脐内,外用膏药贴之。
韭菜子为末,空心用酒送下。
用枳壳(四两)煎汤,温洗即止。
用真降香(四两)、川五倍(一两)为末,敷患处。
蓖麻子肉(二钱) 杏仁(二钱) 乳香(一钱) 末药(一钱) 冰片(少许) 麝香(少许) 儿茶(一钱) 以上共为细末,用麻油调敷。
用甘草一味不拘多少,煮油纸若干张,用时随疮大小剪成。将好黄蜡溶化涂匀于纸上,贴之。将收口时,稍加轻粉末立效。
闹杨花一篮捣汁,用铜锅煎熬薄糊样,以川乌、草乌各等分为极细末,搅入花汁内成膏,复盛瓷盆内,晒七日,如干漆样,然后收贮瓷瓶封好。临用时,将好陈酒、米醋少许化开,用新笔吃饱药汁,从患处外边围起,至一百十圈,渐渐围入中间,患处作痒,毒自收住一点,少顷出浓即愈。
用芝兰叶擦之即愈,验极。
用吴茱萸、胡椒等分为末,将蒜头一枚捣匀抹上。
一方,用大黄汁烧香,加枯矾、雄黄擦上愈。
用杏仁七粒,烛上烧存性为末,加儿茶、冰片、熊胆,再用猪胆调,敷上立效。
用木别三枚,去皮切碎,研如泥,滚汤泡药。入盆内,坐上熏,可洗之,如此五次愈。
皮硝 绿矾 五倍子 煎汤洗之,自然缩上。
黄丹(二钱) 轻粉(三钱) 枯矾(七分) 大枫子肉(二十粒) 共研末,用 油调搽,每日再用皮硝(一两),入热水洗之。
朱砂(一钱) 雄黄(一钱) 轻粉(五分) 黄柏(五分) 枯矾(五分)共为细末。先将花洗净拭干,掺之即愈。
用水中紫背浮萍煎汤,浴浸半日,大效如神。
用蟹津抹之,或捣烂生蟹涂之,遂愈。
用石膏(火 )一日夜,取出,埋地内一日,取起待用。如用(一两)石膏,加轻粉(一钱)、冰片(五厘),麻油调和,用油纸针刺眼,作贴。
用生石膏(十两,研末)、辰砂(五钱研末)和匀。大者服三钱,小儿服(一钱),此方不费,极效。
用半夏(一钱)、黑香附(一钱)、麝香(少许)共末。用鸡子青调,涂脚底心,神效。
葱 韭 蒜 姜 萝卜 共捣汁,入铜器内熬成膏。飞丹晒干,研细入膏,以油纸摊贴。
白果肉(八两) 水银(五钱) 共捣烂,将手掌先用火烘热,后用药擦之,一日三次,数日愈。
白角 明矾 二味研极细末,吹鼻立苏。
天南星 白附子 上二味研为细末。用鳝血调涂,扯头发吊之即愈。
用川五倍子(一两炒黄色)研末,水调为饼,贴脐上缚之即止汗。或以乳调,蒸熟入脐,用核桃壳盖缚更妙。
大黄 朴硝(二味等分) 麝香(少许) 以葱、蒜捣成膏粘贴。一日一换,四十日愈。其脓从毛窍中出。
用羊眼豆叶不拘多少捣汁,酒调渣敷。加乌 树叶更妙。
斑蝥 香白芷 雄黄 杏仁共为末,调敷患处。如好犬咬,用洗,口嚼杏仁,敷贴遂愈。
用龟板或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入山七末调匀,敷上立效。
用雄鸡软肝(一个),去筋膜,和桂捣为丸,白滚汤下。
一方,硫黄(三钱)、葱头(七个)捣烂,贴脐亦效。
用朱砂(少许)研细末,同灯煤调匀。俟小儿熟睡,用指从眉心至鼻,轻轻抹上,止夜不啼矣。
田螺(七个) 麝香(一分) 巴豆(两粒) 将田螺同药捣烂,丸如弹子大,夹胁下觉痛即去。
一方,用精猪肉两大片,以甘遂末一两拌之。五更时挟腋下,至天明以生甘草一两,煎汤饮之,良久泻出秽物,须弃野地中,恐气传人故耳。五次即愈。虚弱者,间日为之。
用侧柏叶汁,调蚯蚓粪调敷。
白附子 蜜陀僧 雄黄 各等分为末。用带皮生姜打汁调之,以茄蒂蘸药,擦之即愈。
大黄 皮硝(各五钱) 研末。取柏枝叶打汁,调搽即退。
用蚯蚓粪研细,以鸡子清调搽即愈。
鹿角烧灰存性为末,调敷即出。久者,不过一夜。
用象牙一块,有白纹者佳。取人乳放钵内,将象牙磨浓如米泔水样,再加黄连末、冰片,研细,各少许,入汁内点眼角。
一方,木梳垢为小丸,放于眼角边即出。
用锅盖上气水半钟,灌即醒。又方,服真绿豆粉,冷水送下。
身痛有青痕,以乱头发擦痛处,发卷成团,若发不卷者,非也。金银器煎汤服。
生芝麻(半升),候痛时不必看,随手取来不拘多少,铜锅炒黑为末,好酒送下,一服除根。
一方,桑虫粪晒干,每服一二钱,酒送下。重者,两服立止。
(治小儿 疹不发以至鼻府,命在呼吸)
生芝麻(一握)、葱白(一把),先将芝麻捣烂为泥,再同葱捣。令小儿坐床帐内不通风处,将二味置铜盆中,用滚水冲下,使药熏蒸。虽极危,立时发出,可保万全。此方屡验,救活甚多。
用金线草煎服即愈。
用鸭蛋(一个)出一孔,将雄黄末(五分)入内和匀,浸患指在内,不可转动即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