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汇集(上)\ 痫证候第二十二
《内经》曰∶痫为神不守舍,谓神乱也。大抵痫证皆由惊动,是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胎中受惊,或幼小感风寒暑湿,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而成者有矣。胎内受惊,与饮食作痫者多,而外感者间而有之。
痫证有三
《千金》云∶小儿之痫有三,日惊痫、风痫、食痫是也。惊痫起于惊怖,大啼大骇而作也。风痫缘衣盖过暖,热则生风。先时初起,屈指如数物而作也。食痫因乳食太过,郁积热壅,其作不思乳食,吐而发热,后作痫者是也。
痫名有五
《三因方》云∶古方有五痫,谓各循五脏之所发也。又谓发时其状有五,如牛马猪羊鸡声是也。其证备载于大人科,但小儿之痫多是三痫,三痫之中而食痫居多也。
杨氏曰∶痫证为小儿之恶候也。小儿血脉不壮,骨气未盛,为风邪所伤,为惊骇所触,为乳哺失节,停滞结癖经络而得之。大抵治法当别阴阳为要。大概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痰积遏经成痫,故宜顺气豁痰为良法也。凡小儿发痫,其候神气拂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禁涎流,腹胀,手足抽掣,似死似生。或声或哑,或项背反张,或腰脊强直,但四肢柔弱,时发而时醒者,醒后当以平和气血,汤药调下。未作之先,宜服。发痫时,耳后高骨间必有青纹见之,以针挑破血出啼叫,庶气血疏通而痫不作。十岁以下,皆可灸,以除其根,十岁以上,可吐以断其源也。
治小儿截痫,安心神。
人参 茯苓 菖蒲 白藓皮 远志(各五钱) 石膏(二钱半) 犀角(锉) 甘草(炙。各一钱)
上咀,加麦门冬一撮煎服。
治小儿风痫迷闷,抽搐潮涎。
全蝎(去毒炒) 蝉蜕(去足。各二钱) (去嘴炒) 白 防风 天麻(煨。各一钱)
上为细末,蒸枣肉研膏丸,如小豆大,用荆芥淡姜汤调服。
太乙散 治小儿胎痫正发,未分瘥后。
天浆子(炒) 全蝎梢(各二十一个) 防风 麝香(一字) 天麻 辰砂(飞。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乳汁调化,不时服。
(钱氏)镇一切痫。
朱砂(半两) 水银(一钱) 铅(二两) 雄黄(一两) 珍珠(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汤下。
治痫后喑不能言。
天南星(湿纸裹煨)
上为末,每服一字,猪胆汁调下。
治食痫热痫者宜下之。(方见惊门。)
治小儿十岁以上可用吐法。(方见大人痰门。)
神庭(一穴入发际五分。)
百会(一穴在顶心。)
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
长强(一穴在尾 端。)
上随意会相宜,灸炷如麦大,灸三壮即愈。
《古今医统大全》相关章节:
- ……
- 幼幼汇集(上)\ 哭无声候第十七
- 幼幼汇集(上)\ 客忤候第十八
- 幼幼汇集(上)\ 物触候第十九
- 幼幼汇集(上)\ 天钓候第二十
- 幼幼汇集(上)\ 内钓候第二十一
- 幼幼汇集(上)\ 痫证候第二十二(当前内容)
- 幼幼汇集(上)\ 伤寒候第二十三
- 幼幼汇集(上)\ 【附】四时感冒
- 幼幼汇集(上)\ 中暑候第二十四
- 幼幼汇集(上)\ 湿证候第二十五
- ……



